最近,我浏览了不少关于90后在某个年龄段的资产、收入、负债现状的讨论。👀 我真心建议大家不要深入这些话题(虽然我知道有人会不以为然)。原因很简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张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
把每个人比作一家公司,比较同龄人之间的资产/收入/负债,就像是比较两家成立时间相近的公司的财务报表。📊 这种做法,显然是不科学也无实际意义的。两家公司的行业、启动资金、成长性、未来投资需求都不尽相同,单纯比较资产数额或现金流量,并不能说明问题。
当同龄人A告诉你他们有XXX万的存款、n套房产,而你的净资产却没有那么多时,你可能会感到挫败和焦虑。😟 而当同龄人B表示他们的收入一般、存款不多时,你可能会庆幸甚至自满于自己的资产状况。😌 但你要知道,你和A、B的起点可能完全不同,你们的成本和代价不同,从事的行业也无可比性,单纯比较一个时点的资产,并不能说明什么。
一家公司的估值,如果用DCF估值法,需要考虑未来长期的现金流;如果用估值倍数法,则需要选择适当的可比公司。📈 而对人而言,我不建议去寻找可比对象。人是一个复杂的立体模型,不是几张财务报表就能完全反映的,找到真正可比的人物进行对比几乎是不可能的。人生不是一场竞赛,横向比较并无实际意义。
作为个体,我们最应该做的是管理好自己的DCF模型,尤其是要考虑到幸福感、健康、快乐这些难以量化的因素。将包含这些因素在内的价值最大化,本身就是一种成就。💪
人生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次旅行。关注自己的旅程,享受每一步的风景,这才是最重要的。🌟
1. 🚀 滑板速度提升秘籍:解锁滑行加速的秘密!
2. 体制内八年:我收获了什么? 🎓
3. 银耳的神奇功效:我的1年6个月亲身体验
4. 逆袭神器🚀 | 自我提升必备的18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