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以前坐飞机不能用飞行模式?飞机上玩手机真的有危险吗?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飞行模式,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手机功能,曾经在飞机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最初的严格禁止到如今的逐步放开,飞行模式的使用规定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它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空中旅行体验的?

飞行模式的诞生源于对飞行安全的考量。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关键阶段,任何潜在的干扰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早期的航空规定要求乘客在飞行全程关闭手机。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这种一刀切的做法逐渐引发了乘客的不满。

2018年1月16日,中国民航局发布《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PED)使用评估指南》,标志着飞行模式使用规定的重大转变。根据这份指南,乘客可以在飞机飞行时使用手机,只要将其设置为飞行模式。这一变化不仅满足了乘客的需求,也反映了技术进步带来的安全性提升。

飞行模式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它关闭了手机的SIM卡信号收发装置,避免了手机发射和接收信号,从而减少了对飞机导航和通信系统的潜在干扰。然而,早期的飞行模式技术并不统一,有些手机只是关闭了通话功能,而没有真正停止信号收发。这种不一致导致了航空公司对飞行模式的不信任,使得即使开启了飞行模式,乘客仍然被要求彻底关机。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手机的飞行模式已经能够有效屏蔽信号,大大降低了干扰风险。同时,飞机的导航和通信系统也在不断升级,增强了抗干扰能力。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飞行模式使用规定的放宽。

然而,即使在今天,飞行模式的使用仍然受到一定限制。根据中国民航局的规定,乘客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仍需关闭手机或将其设置为飞行模式。在飞行过程中,虽然可以使用飞行模式下的手机,但必须关闭蜂窝移动通信功能。这意味着乘客可以使用已下载的内容,如音乐、视频和游戏,但无法进行网络连接。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航空公司对飞行模式的使用规定可能有所不同。一些航空公司允许全程使用飞行模式,而有些则可能要求在特定阶段关闭手机。因此,乘客在飞行时仍需遵守机组人员的指示。

除了在飞机上的应用,飞行模式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实用功能。例如,它可以用来重启网络连接,解决手机信号不佳的问题。在需要降低辐射的场合,如睡觉时,开启飞行模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此外,飞行模式还可以帮助节省手机电量,延长使用时间。

飞行模式的演变历程反映了技术进步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从最初的严格禁止到如今的逐步放开,它不仅体现了航空安全理念的演变,也展示了技术创新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提升用户体验。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多关于飞行模式的创新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