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2
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其首要功能是防洪。这座高达185米的混凝土重力坝横跨长江,拥有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抵御洪水的重要屏障。
三峡大坝的防洪原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拦蓄、错峰和削峰。当上游来水超过下游河道的承载能力时,三峡水库可以暂时拦蓄洪水,延缓洪水下泄的时间,从而实现错峰。同时,通过控制下泄流量,可以削减洪峰流量,减轻下游河道的压力。例如,在2010年7月,长江上游干流发生1987年以来最大洪峰流量,高达7万立方米每秒。三峡大坝将这一洪峰削减至4万立方米每秒,有效减轻了下游的防洪压力。
三峡大坝在实际防洪中发挥了显著作用。2016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1999年以来最大洪水。三峡水库严格按照长江防总调度令要求,累计拦蓄洪水超过90亿立方米,为长江中下游防洪减灾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果没有三峡工程,长江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将大大增加,长江干流城陵矶水位将超过保证水位。
然而,三峡大坝的防洪功能也存在局限性。首先,三峡水库的蓄水能力有限,需要维持正常的泄水,随时应对上游可能出现的大洪水。其次,三峡大坝主要影响的是长江干流,对于支流和局部地区的洪水影响较小。例如,2016年武汉城区内涝严重,主要是本地降雨过多导致的,三峡大坝对此作用有限。
尽管如此,三峡大坝的建成极大地提高了长江流域的防洪能力。三峡未建之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10年发生一次大洪水。三峡建成之后,通过其防洪库容调蓄,将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从2003年至2015年的12年间,三峡大坝共进行防洪运用38次,有效保障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
随着长江流域梯级水库群的形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将进一步提高。目前,长江干流已建成的由三峡集团公司负责运营管理的水库共有4座,加上在建的2座,总防洪库容约380亿立方米。通过实施梯级水库群的联合防洪作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峡大坝的防洪功能不仅保护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为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作为长江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大坝将继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长江流域的长治久安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