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1
有位道友发问:《易经》占卜得出的结果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命中注定、还是可以选择,抑或别的什么呢?
每当我在进行占卜时,总能窥见几时的运势,这难道就表明了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吗?
还是说人在其中仍有选择的空间?
我个人认为,占卜的结果更像是一段时间里的“运势”,人在这“运势”内进行活动,可以自由选择,然而始终逃不开这种“运”的影响。
例如,如果占卜出“一年的运势”,得出“睽卦”,便可以将这一年划分为六个阶段,从而看出这一年的“运”。
虽知这“运”,我们依然能做出自己的选择,当然,明白了这一时间的“运”后,也可顺势而为,而不是逆势妄为。
对于《易经》占卜结果的理解,以上是我的看法,不知老师是怎么看的呢?
《易经》中“易”即是变化,占卦的功能则在于预测未来。
既然未来是会变化的,为什么我们的预测又能够成立呢?这听上去似乎有些矛盾,既然可以预测未来,难道未来就没有变化了吗?
这正是《易经》的奇妙之处。
2
这种预测将人置于天地之间,掌握着众多相关因素,而爻辞则是关键信息。
爻辞所使用的多为假设语气,这正是其关键所在。
例如,若得“乾卦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其意即如果你意识到危险,便能避开灾祸。
切忌只因看到“无咎”便放松警惕,要深究终日“乾乾”的含义,如何能做到无咎?这是假设语气。
如果能够意识到潜在危险,时刻保持警惕,灾祸便会稍有减轻,或因有所预期,灾难也不至于真正成灾。
有时人们最害怕的便是突如其来的事情,一旦心理上有所准备,便能更加从容应对。
人世间并非完全没有命定的成分,也并非全然的命定,性格便是命定的重要来源。
这种性格所引发的行为,可以结合星座、血型、八字等来探寻其脉络。
3
《易经》占卦的共时性原理,其实是参考三千多年前所著的卦辞、爻辞,所得出的结果告诉我们在这个爻、那个爻应如何去做、怎么不做。
有时由于心中有谱,便选择顺势而为或者放弃某些选择。
但在这当中,确有许多假设的情况,只是人们常常一厢情愿,将占卜结果与相关因素相联系,这是人类普遍存在的问题。
学习《易经》时需警惕这一点,因为《易经》能提醒我们忽视的要素。
除了占卦所提供的提示之外,在正常的情况下,就已有应当注意的事情,因此学习《易经》后,得出的结论反而是不可迷信。
因为《礼记·经解》中说:“洁静精微,《易》教也;《易》之失,贼。”学习《易经》后,人的思绪会变得更加单纯、宁静、深刻与微妙,因此能够洞察变化的趋势,但其缺点在于过于多疑。
因此应正常生活,遇到问题时再进行占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