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蛋白尿者≠有肾病,这些知识你要了解

发布时间:2024-09-03

Image

Image

尿液中出现泡沫并不一定意味着肾病。事实上,蛋白尿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了解蛋白尿的真相,对于正确对待这一症状至关重要。

蛋白尿是指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正常范围。正常情况下,健康成年人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应低于150毫克。当这一数值超过150毫克时,就被称为蛋白尿。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一定存在肾脏问题。

导致蛋白尿的原因多种多样。首先是生理性原因,包括剧烈运动、发热、寒冷刺激、精神紧张等。例如,运动性蛋白尿通常在剧烈运动后出现,持续时间与运动强度成正比。这种蛋白尿通常是暂时性的,随着诱因消失而恢复正常。

其次是病理性原因。虽然肾脏疾病是最常见的原因,但并非唯一。其他可能导致蛋白尿的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多发性骨髓瘤等。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也可能引起蛋白尿。

对于偶然发现的蛋白尿,不必过度恐慌。正确的做法是进行动态复查,结合具体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进行全面评估。如果仅仅是生理性蛋白尿,如功能性蛋白尿或直立性蛋白尿,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但如果是病理性蛋白尿,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中医对蛋白尿也有独到的见解。中医认为蛋白尿属于“精气下泄”、“虚劳”范畴,多由脾肾气虚引起。因此,中医治疗常采用补益脾肾、清热化湿、活血通络等方法。一些食疗方如山萸肉莲子粥、黄芪茯苓粥等,也被认为有助于改善蛋白尿症状。

总的来说,蛋白尿并不等同于肾病。它可能是一个警示信号,提示我们关注身体健康。正确对待蛋白尿,既不应过度恐慌,也不可掉以轻心。通过科学的检查和合理的治疗,大多数蛋白尿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才是维护肾脏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