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价值场景应用,中国联通5G-A加速跑

发布时间:2024-09-16

Image

5G-A技术正在中国加速落地,作为5G的演进版本,5G-Advanced(简称5G-A)不仅在速度和容量上有了显著提升,更引入了通感一体、无源物联、内生智能等新技术,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场技术革命中,中国联通正扮演着关键角色,积极推动5G-A技术的商用化进程。

中国联通围绕5G-A的六大应用场景——沉浸实时、智能上行、工业互联、通感一体、千亿物联和天地一体,采取“六位一体”的推进策略,全面布局5G-A技术。在沉浸实时场景中,中国联通在3GPP牵头多项国际标准,从Rel-17的NR QoE(体验质量)到Rel-18的端到端QoE增强,全面提升XR业务体验。在MWC 2024上,中国联通展示了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完成的裸眼3D、超高清浅压缩、8K大上行直播、XR分离渲染等业务,其中“全球首个5G-A超高清浅压缩编码实时制作系统”创造了全球首例最高上行码率的连续稳定制播纪录。

在工业互联领域,中国联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推进5G-A超高可靠低时延技术,打造并发布了全国首条“5G-A低时延柔性产线”。在网络方面,通过与TDD技术互补实现空口发送“零等待”,同时引入XSO(跨层调度协同)技术,实现5G-A通信协议与工业网络协议的跨层交互和业务协同。在终端方面,推出了嵌入5G-A uRLLC(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特性工业模组的现场工业设备,实现5G-A Inside以降低跳转时延。这一系列技术创新使得中国联通携手长城精工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打造的全国首个工业领域5G-A uRLLC汽车柔性产线,实现了端到端4ms低时延和99.999%稳定性的超高可靠性能指标。

5G-A技术的应用远不止于此。在上海,联通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合作,探索5G轻量化技术承载用电负荷管理。升级应用5G RedCap通信终端后,用电负荷数据采集成功率达100%,响应时间级别由分钟级提升为毫秒级,助力全面提升负荷精细化管理水平。在智慧海洋领域,上海联通基于5G-A的“空、天、地、海、潜”一体化立体通信,开通全国首个海域5G-A基站,为智慧海洋提供无所不在的优质网络体验。

5G-A技术的商用化进程正在加速。中国移动宣布2024年将在300多个城市启动5G-A商用部署,中国电信通过对三载波聚合、轻量化等新兴技术的创新,推动5G-A网络规模化和场景商业化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中国正系统布局5G-A技术研究、标准研制和产品研发,加快推进商用部署。

5G-A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它不仅能够提供更快的网络速度和更大的带宽,还能实现更低的时延和更精准的定位,为自动驾驶、远程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预计到2030年,5G市场将为中国经济贡献近2600亿美元,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潜力。

中国在全球5G-A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累计建成5G基站383.7万个,占全球5G基站总量的60%,5G用户数占全国移动通信用户数的50%以上。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首席市场官劳拉·杜瓦表示,中国市场上有数千个关于5G的案例,非常多的案例,他们看到非常大的合作机会,这也能够惠及所有人。

随着5G-A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开启一个更加智能、高效、便捷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