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寒心的胃病“元凶”幽门螺旋杆菌,老中医教你赶走幽门螺杆菌

发布时间:2024-09-03

Image

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可长期定植在人类胃黏膜上皮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与胃溃疡、胃癌、胃炎的发病率密切相关。在中国,Hp的感染率高达50%~60%,这意味着每两个人中就可能有一个携带这种细菌。然而,西医常用的四联疗法(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一种铋剂、两种抗菌药)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良事件,如患者对抗菌药物过敏、细菌耐药性导致的治疗失败、服药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更令人担忧的是,即使根治后,Hp仍有一定的复发几率。面对这种情况,中医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优势逐渐显现。

中医将幽门螺旋杆菌归类为“邪气”的范畴,认为人之所以感染Hp,除了外邪侵扰,还与自身正气不足有关,尤其是脾胃虚弱时更容易引邪入体。基于这一认识,中医治疗Hp感染遵循“扶正祛邪”的基本原则,即在祛除邪气的同时,注重培补正气,以达到抗邪防止再次复发的目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脾胃肝胆科主治医师赵兴杰指出,中医治疗Hp感染有着治疗有效率高、抗菌性强、副作用少、经济实惠等优势。他介绍,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Hp感染在临床上可分为肝胃郁热、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胃阴不足、胃络瘀阻等几个主要中医证型。针对不同证型,中医采用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

以脾胃湿热证为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脘腹痞满或疼痛、身体困重、大便黏滞或溏滞等症状。治疗上常以黄连温胆汤为主方,方中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黄连、大枣、甘草等药物共同起到清热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如果患者腹胀明显,可加厚朴、槟榔;嗳食酸腐者可加莱菔子、神曲、山楂,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主任张声生进一步指出,中西医结合治疗Hp感染具有明显优势。他提出了三种中药辅助治疗方案:一是在西药使用前,用中药调理改善机体的内环境和症状,提高根除率;二是与西药同时使用,既能提高根除率,又能减少治疗的副作用,减少抗生素用量;三是在西药治疗后使用,对患有难治性Hp感染的患者,中医疗法更注重改善患者全身的症状,以提高生活质量。

一项对120例Hp感染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Hp根除率达到90%,明显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的75%。更重要的是,中西医结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0%,显著低于西医组的30%。这一结果充分证明了中西医结合治疗Hp感染的优势。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幽门螺旋杆菌不仅能够有效清除病菌,还能调理患者的整体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在面对Hp这一“胃病元凶”时,中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选择。未来,中西医结合治疗Hp感染有望成为主流,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