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1924年10月23日,一场震惊中外的政变在北京爆发。时任西北边防督办的冯玉祥突然倒戈,率部攻入北京,囚禁了直系军阀首领、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曹锟。这场被称为“甲子兵变”的事件,不仅改变了当时的中国政局,也为后来的北伐战争埋下了伏笔。
冯玉祥发动政变的背景颇为复杂。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被直系大总统曹锟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迎战热河方向的奉军。然而,冯玉祥对直系的忠诚并非铁板一块。他一方面收受了奉系首领张作霖的贿赂,另一方面又秘密与早前失势下野的皖系段祺瑞及偏安岭南的广东军政府孙中山联络。孙中山曾指示于右任、焦易堂、徐季龙等人秘密策反西北军阀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策反工作,并赠冯《三民主义》六千本、《建国方略》和《建国大纲》各一千本,冯收到后随即将书籍下发予官兵阅读。
10月23日,冯玉祥突然发难,自立为国民军,率部攻入北京,包围总统府,劫持直系大总统曹锟并将其囚禁在团城。这一举动不仅推翻了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还迫使直系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的职务。同属直系的孙传芳(浙闽分支)早与冯玉祥秘密达成协议,选择作壁上观并任凭其政变。
政变后,冯玉祥授意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黄郛通过《修正清室优待条件》,11月5日,冯玉祥命其部下鹿钟麟与李石曾和张璧奉「摄行大总统黄郛命令」,带著《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宣言文件,率兵占领紫禁城,强迫仍保留皇帝尊号的前清末帝溥仪签署声明,「取消帝号、离开皇城」,并称如果拒绝,就用多门火炮把故宫夷为平地。溥仪别无选择,只能答应在两天内收拾个人物品离开。离开紫禁城之后,溥仪先前往父亲载沣的宅邸醇亲王府居住,并由国民军「进行保护」,实际上是软禁。11月30日,曹锟四弟曹锐,被冯玉祥拘捕而勒令自尽。
北京政变的成功,使得北洋政府大失威望,也为日后国民革命军北伐提供了可趁之机。然而,冯玉祥的政治立场和策略却显得颇为复杂。他一方面驱逐逊清废帝溥仪出紫禁城,又数电邀请孙中山北上,一时博得了社会的普遍同情。另一方面,他又促段祺瑞复出主军,试图把各派政治力量纠合在一起,来实现自己“救国救民”的政治抱负。
冯玉祥的政治表现具有复杂的背景,其“进步”的局限性极大,功利实用色彩颇浓。正如孙中山先生在北上途中所说的:“当初北京发生变化的时候,国民军的行动好像真有革命色彩,后来就一天不如一天,似乎受到别种力量的牵制,不像革命运动。”
尽管如此,北京政变仍然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改变了当时的中国政局,也为后来的北伐战争埋下了伏笔。冯玉祥及国民军的政治表现虽然复杂,但他们毕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为后来的国民革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