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写爱情最好的一首现代诗,问世46年,成无数新婚夫妻的爱情宣言

发布时间:2024-09-18

情人节,宜读爱情诗。

有一位网友说:

如果有一天我遇到自己心爱的人,我一定要在婚礼现场为她朗诵《致橡树》。

《致橡树》是一首很有魅力的诗,是写爱情最好的一首现代诗,今天,小白想把这首诗分享给所有人。
《致橡树》,它的作者是舒婷。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977.3.27

1.

幸亏高中读了这首诗,才没变成恋爱脑

《致橡树》曾入选高中语文课本,影响了一代人的爱情观。
舒婷说,写诗的灵感来源于一个朋友。
1977年,舒婷陪一个朋友散步。
朋友向她说起这辈子碰到的女孩。

漂亮的女孩没才气。有才气的女孩呢,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气的呢?太凶悍了。

最后感慨: 找一个十全十美的女孩真的很难。 舒婷听了,很生气,觉得朋友大男子主义,男女应当是平等的。
当天晚上回去,就写了一首《橡树》,赠给朋友。
后来,发表时,改成《致橡树》。
这是一棵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也是一个女子对男子的爱情宣言。

我不会借助你的显赫,来满足我的虚荣心,炫耀自己。

我不会谄媚你,为你重复唱着赞歌,但,我会真诚的关心你,抚慰你的失意,送你温暖的慰藉。

最重要的是,我将做为树的形象和你并肩站立,在人格上,我们是平等的。
你有你的勇猛,我也有我的英气。
我们共担人生风雨,又分享人生的欢喜。

伟大的爱情,不止是爱你伟岸的身躯,更爱你的坚持,你的追求,爱你的精神。

我爱你,我们平等又独立、互助又相依,我尊重你,也珍视我自己。

有网友说: 感谢高中时自己读到了《致橡树》,才没有变成恋爱脑。

2.

张爱玲,

爱得很低很低,换来一次又一次不珍惜

在爱情中,保持人格的独立,不是一件易事。
张爱玲和胡兰成有一段令人唏嘘的爱情故事。
胡兰成在杂志上看到张爱玲的文章,心生仰慕,上门拜访。

高冷孤独,对谁都看不上眼的张爱玲,对胡兰成渐渐生出好感。

有一次,胡兰成提起她登在杂志上的一张照片。
听者有意的张爱玲,第二天就拿出那张照片,赠给胡兰成。
照片背后,她写了赠语: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那么孤傲的张爱玲,在胡兰成面前,放下了一切。

彼时,胡兰成已经38岁,早有妻室和儿女,但张爱玲就是爱他,丝毫不介意。

反倒是胡兰成的妻子英娣忍不了,与胡兰成离了婚。
而后,胡兰成和张爱玲结了婚,在婚书上,胡兰成写下: 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但胡兰成是一个浪子,结婚三个月后,又与护士周训德结了婚。
面对爱人的不忠,张爱玲没有追究,她害怕失去胡兰成。

抗战胜利后,胡兰成人人喊打,躲在温州,又爱上了一个女人——范秀美。

张爱玲得知胡兰成的行踪后,千里迢迢来温州“寻夫”。
见到张爱玲,胡兰成却很是不高兴,无情地说: 你来做什么,还不快回去。 对于“千里寻夫”的张爱玲,没有丝毫关怀,反而都是责怪。

在温州待了十几天,看到范秀美与胡兰成如此亲密,张爱玲的心拔凉拔凉的。
最后,无法忍受胡兰成的“脚踩好几只船”,她终于选择了离开。

曾几何时,张爱玲放下了自尊,像一只温顺的小猫,依偎在爱人脚旁。

可是,张爱玲变得“很低很低”,却换来爱人一次又一次的不珍惜。

低到尘埃里的爱,太过卑微,没有了自尊,丧失了宝贵的自我,又如何能得到爱人真正的尊重呢?

3.

最好的爱情,你很优秀,我也不差

爱情是势均力敌,是互为个体,又终身相依。
世界有一种爱情,叫周恩来和邓颖超。
两人的第一次见面,是在一次大会上,15岁的邓颖超上台演讲,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给周恩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那个热血的年代,邓颖超奔波在学生运动的前沿,吸引着周恩来的目光。

志同道合将两人紧紧连在一起,1923年,周恩来从法国寄回来一张明信片。
明信片上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画像,周恩来写道: “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

1926年8月8日广东汕头,周恩来和邓颖超结婚周年纪念。 回国后,两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在餐馆里请朋友吃了顿饭。
朋友们听说邓颖超当过宣传队长,起哄让邓颖超介绍两人恋爱经过。

因为个子矮,朋友搬来凳子,邓颖超从容地站上去,将两人相识相爱的经过说了出来,还念了一首周恩来写的诗。

朋友们对邓颖超刮目相看:周夫人,名不虚传,和周先生一样是出色的演讲家。
邓颖超毫不客气地说: 什么周夫人,我有名字,我叫邓颖超。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邓颖超都不习惯被叫周夫人。
周恩来工作能力强,邓颖超亦毫不逊色,她主持妇女工作,成为先驱人物。

他们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在不同的岗位奋斗,互相支持。

正如《致橡树》中的这句诗: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工作中,他们是战友,生活中,他们是亲密爱人。
1950年2月3日,邓颖超心脏病发,在家休养,但对丈夫的关心也丝毫未减: “觉要多睡,酒要少喝,澡要常洗,这是我最关心惦记的,回来要检查哩!”

他们相互扶持,在动荡的岁月里,彼此不离不弃。
新中国成立后,在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发光发热。

有这样一张照片,令无数人羡慕。

邓颖超上台演讲,周恩来坐在台下,一旁的毛主席和老战友都冲着周总理笑了起来。

网友配上了音: 看,你太太在演讲,真优秀。

台下的周恩来也笑了。

你很优秀,我也不差。

真羡慕这样的爱情,互相扶持,互相成就,我们是独立的个体,又是生死相依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