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两重天:三大航空公司大幅亏损,两大民营航司赚得盆满钵满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2024年上半年,中国航空业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三大国有航空公司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和南方航空仍深陷亏损泥潭,而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等民营航空公司却实现了盈利。这种鲜明的对比背后,折射出中国航空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国有航空公司的亏损并非偶然。2022年,三大航共计亏损近1100亿元,其中中国国航亏损386.19亿元,中国东航亏损373.86亿元,南方航空亏损326.82亿元。尽管2024年上半年三大航的亏损有所收窄,但仍未实现盈利。相比之下,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等民营航空公司却在同期实现了盈利。

这种差异首先源于经营策略的不同。以春秋航空为代表的民营航空公司采取了低成本战略,通过高客座率、高飞机日利用率、低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单一机型和舱位等措施,有效控制了成本。2018年,春秋航空的客座率高达89%,飞机日利用率约为11.06小时,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其单位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也远低于行业可比上市公司水平。

相比之下,国有航空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尽管三大航在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有所改善,但仍然未能扭亏为盈。中国国航表示,亏损主要是受国内市场竞争加剧、油价汇率等要素价格波动的影响。中国东航还提到,部分航线受到当地航权时刻限制、机场保障资源不足等因素影响,公司在北美、日本等部分国际市场的运力尚未完全恢复。

市场环境的变化也对不同类型航空公司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随着国内航空市场的快速发展,旅客需求和出行习惯也在发生变化。东方财富证券策略分析师曲一平指出,聚焦独特文旅资源的小城出游模式盛行,使得过去一些非热门航线出现爆发。这种变化对灵活度更高的民营航空公司更为有利。

国际航线的恢复情况也对国有航空公司造成了较大影响。尽管2024年上半年国际航线有所恢复,但仍未达到疫情前水平。中国东航表示,公司国际市场的座公里投放、客运收入均恢复至2019年的90%以上,但部分国际市场航班量仍未完全恢复。相比之下,民营航空公司更多依赖国内航线,受国际航线恢复缓慢的影响较小。

此外,政策环境的变化也对不同类型航空公司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国家政策对国有航空公司的支持相对较多,但这也可能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创新动力。相比之下,民营航空公司需要在更加市场化的环境中生存,这反而促使它们不断创新和优化经营策略。

总的来说,国有航空公司和民营航空公司在经营状况上的差异,反映了中国航空业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国有航空公司需要在保持规模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民营航空公司则需要在保持灵活性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和高端客户群体。只有这样,中国航空业才能实现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