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又叫牛皮癣,真的能治愈吗?听医生说实话,常用这3种药

发布时间:2024-09-19

Image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影响着全球2-3%的人口。长期以来,这种疾病一直困扰着患者,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给情绪、人际关系和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压力。然而,近年来银屑病治疗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传统的银屑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局部治疗、光疗和系统性治疗。局部治疗如糖皮质激素、维生素D类似物等,适用于轻度患者。光疗,尤其是窄谱紫外线B(NBUVB)治疗,对中重度患者有一定效果。系统性治疗则包括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环孢素等。这些方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但往往难以根治,且存在副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银屑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靶向治疗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其中,生物制剂的出现堪称革命性突破。2004年,首批靶向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单克隆抗体如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等获批上市,开启了银屑病生物治疗的新纪元。随后,针对IL-17、IL-23等关键炎症因子的生物制剂相继问世,如司库奇尤单抗、乌司奴单抗等,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

以bimekizumab为例,这款2021年在欧盟和英国获批的单克隆抗体,能够同时抑制IL-17A和IL-17F两种细胞因子,展现出卓越的疗效。在临床试验中,接受bimekizumab治疗的患者在皮肤症状清除(PASI 90和IGA 0/1)方面的改善优于常见疗法,且疗效持久,可维持长达一年。

除了生物制剂,口服小分子药物的研发也取得了重要进展。2022年9月,美国FDA批准了首款用于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的TYK2抑制剂deucravacitinib。这款药物通过选择性抑制TYK2激酶活性,有效控制炎症反应,且副作用较小。在临床试验中,超过半数患者接受治疗后皮肤症状几乎完全清除,且超过80%的患者在52周后仍能维持症状缓解状态。

然而,这些新疗法并非完美无缺。生物制剂价格昂贵,且存在增加感染风险的潜在隐患。口服小分子药物虽然使用方便,但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进一步验证。此外,个体差异导致不同患者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不尽相同,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

展望未来,银屑病治疗的发展方向将更加精准化和个性化。一方面,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新的治疗靶点,如JAK家族成员、PDE4等。另一方面,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有望实现对患者进行精准分型,从而制定更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虽然银屑病目前仍无法彻底治愈,但近年来的治疗进展无疑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更多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相信未来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得到显著改善。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治疗银屑病不仅需要药物,还需要患者、医生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多方协作,才能真正战胜这个顽固的“皮肤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