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1
次坞打面,这碗源自浙江诸暨的传统美食,承载着600多年的历史记忆,见证了从南宋到现代的饮食变迁。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次坞打面不仅是一道美味,更是一段鲜活的历史。
次坞打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当时,随着南宋小朝廷迁都杭州,北方的饮食文化也随之南传。地处杭州与诸暨之间的古镇次坞,成为了“北食南传”的重要驿站。在这里,一种由北方面粉特制的面条,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滑嫩口感,迅速在当地流传开来,这就是次坞打面的雏形。
真正让次坞打面名声大噪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一次偶然邂逅。相传,朱元璋在攻打张士诚时,曾在次坞安营扎寨。一日,他被一家面馆里传来的“啪、啪、啪”的声音所吸引,进店一看,原来是面馆主人正在“打面”。从未见过这种制作方法的朱元璋好奇心大起,品尝后连声称赞,称此面“百吃不厌”。从此,次坞打面声名远扬,成为当地一道名吃。
次坞打面的制作技艺堪称一绝。面条完全由手工制作,和面时要干湿相宜,打得恰到好处。面团经过千百次的捶打,最终化为筋道而富有弹性的面条。正如一位食客所描述的:“一张紧贴墙面的普通长桌,上面架着一根1米多长的木棍,木棍的一端与墙面连接固定,造型十分特别。一团普通的面团,在这里经过千百次的捶打,最终化为筋道而富有弹性的面条。”这种独特的制作方法,正是次坞打面的灵魂所在。
在配料的选择上,次坞打面也颇为讲究。雪菜要选用刚出缸的,颜色金黄,口感新鲜;油是自己熬的原生板油;精肉要当天屠杀的腿精。这种对食材的严格要求,保证了次坞打面鲜而不涩、油而不腻的独特风味。
如今,次坞打面已成为诸暨及周边地区街头的一道独特风景。据统计,浙江省内已有500余家次坞打面店。2018年11月,次坞打面还参加了浙江省农博会,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力。
对于诸暨人来说,次坞打面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连接着游子与家乡的情感纽带。正如一位作者所言:“次坞打面不仅仅是一碗味道鲜美的面,一段传奇的历史故事,更是连接游子与家人的纽带。”
从南宋的“北食南传”,到明朝的帝王赞誉,再到今天的非遗传承,次坞打面见证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变迁,也诠释了传统美食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这碗面,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滋养了文化的根脉,成为了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