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什么是法,什么又是非法?

发布时间:2024-09-03

Image

Image

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中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句话道出了佛教修行的一个核心理念 - 不执着。然而,这句话也引发了许多疑问:什么是“法”?什么是“非法”?为什么连佛法都要舍弃?

“法”在佛教中通常指佛陀教导的真理或方法。它包括了八万四千法门,是帮助众生觉悟的工具。而“非法”则指那些非佛法的教义或方法。释迦牟尼佛用“筏喻”来解释这个概念:佛法就像渡河的竹筏,帮助我们到达彼岸。一旦到达彼岸,就不需要再执着于竹筏了。

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在于,无论是佛法还是世俗法,都不应成为修行者的执着对象。执着于任何事物,都会成为觉悟的障碍。正如佛陀所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我们的自性本具佛性,但由于妄想执着而无法显现。因此,修行的关键在于放下执着,恢复自性。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完全抛弃佛法。对于尚未觉悟的人来说,佛法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指导。正如释迦牟尼佛所说:“佛法即是众生的慧命,是万万不能‘舍’的!”对于还在苦海中挣扎的众生,佛法是唯一的“诺亚方舟”。

那么,我们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一理念呢?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修行的目的是觉悟,而不是执着于任何教义或方法。其次,我们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放下。当我们已经领悟了某个教义,就不应该再执着于它,而应该继续前进。最后,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教义或方法。

总的来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句话提醒我们,真正的觉悟来自于放下执着,恢复自性。它告诉我们,佛法只是帮助我们觉悟的工具,而不是最终目标。只有当我们能够放下对佛法的执着,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佛法的精髓,达到觉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