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5
网购中药材已成为一种趋势,但其中隐藏的风险不容忽视。近日,新京报记者对中药材网购市场进行深入调查,发现了一系列令人触目惊心的乱象。
在安徽亳州,被誉为“中华药都”的全国最大中药材集散地,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惜铤而走险。他们用低价劣质药材冒充高价优质药材,甚至从药厂回收已无药效的药渣,经过简单加工后重新包装成正品销售。例如,二十元一公斤的染色扁豆被冒充成八百多元一公斤的酸枣仁;廉价的独活被用来冒充当归,不仅无法发挥当归应有的药效,还因加工过程中使用大量硫磺熏蒸,导致二氧化硫残留量大大超出国家标准,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这些假冒伪劣产品通过网络电商平台大量销售,一家卖假酸枣仁的网店销售量已超三十万件。另一家名为“益安堂滋补特产”的网店,其所谓的当归“已拼8.4万件”。这些数据令人震惊,反映出网购中药材市场的混乱程度。
网购中药材乱象频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监管不足是首要原因。目前对网络药店缺乏有效监管,一旦出现问题,所有风险都要由消费者自己承担。其次,消费者缺乏鉴别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咱这懂药的认识,不懂药的根本看不出来。”一名中药电商的这句话道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普通消费者很难在网购时辨别中药材的真伪,只能凭运气购买。
面对这种情况,消费者该如何保护自己?专家建议,首先应该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和品牌,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中药材。其次,要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了解中药材的基本知识。例如,正品酸枣仁呈扁圆形,表皮较光滑;而由扁豆染色加工成的假酸枣仁表皮有褶皱。此外,还可以通过闻气味、尝味道等方式初步判断药材的真伪。
然而,仅仅依靠消费者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政府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中药材网购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不法商家的违法行为。电商平台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加强对入驻商家的审核和管理,确保销售的中药材符合质量标准。同时,行业协会可以制定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规范,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
网购中药材的乱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影响了中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只有通过加强监管、提高消费者鉴别能力和商家自律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打造一个健康、安全的中药材网购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