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1
众所周知,练习丹功需“气到丹田”,但究竟丹田的位置在哪里?其功能又是什么?气入丹田后该如何练习?这些都是修丹必备的知识。
《难经.六十六难》中指出:“丹田者,人之根本也。”并提到:“脐下动气者,人之生命也。”这里的脐下即是指丹田,它是生命的基地,是气体的生产与存储中心,是人体内“气”的流通枢纽,维持健康的关键所在。
人体的两大循环系统分别为血液和气息。
对于血液,心脏可称为其源头,所有的大血管自心脏发出,将血液输送至全身;而从气的角度看,丹田的位置被称为气海,所有经脉或直接或间接与丹田相连,气通过丹田输送至全身。
换句话说,心脏是血的泵,而丹田则是气的泵。
在呼吸时,将气吸入丹田是一种基础练习。
然而,只要我们活着,身体始终不能缺乏气的供应,无论修行达到何种境界,丹田的练习始终不能停,否则身体将无法正常运作。
如果只专注于神念,却忽视丹田的气,身体同样会出现问题,寿命更是大打折扣。
不过,自古以来,对于丹田的位置存在诸多争论:有人认为在脐下一寸三分,有人却认为在脐内一寸三分,甚至有人将其描述为位于心窝的太阳神经丛,意见不一,难以定论。
那么丹田的准确位置究竟在哪里呢?从语义上看,无论是脐下一寸三分还是脐内一寸三分,均指某一个特定点,而非一片区域。
当我们意守丹田时,实际上是锁定肚脐下一寸三分的这一点,这与武术中所行的“丹田气”有所不同。
在武术中,丹田的练成是形成了精确集中的混元气,这种气体已经不再是一个点,而是形成了一个像“磁场团块”的整体。
2
在心息相依的环境中,丹田与外界能量的联系始终保持畅通,随时可以指挥能量,这才是真正的“丹田气”。
因此,静坐时应专注意守关元,而练习丹田气则是集中意守丹田。
道家讲究静心守窍,但对于武术家的守丹田气来说,只需少许注意力即可掌控,因此在各种姿势中都可以进行练习,甚至在运动之间也能够为丹田填充能量。
谈及丹田,首先应将“丹”和“田”分开理解;在中文中,“丹”意味着“球状物”,而“田”则代表“块状物”,如稻田、麦田等。
丹田的意思便是“田中有丹”。
宇宙万物可用几何图形说明,万物的起源在于八卦的变化,八卦是构造万物的几何图形。
人间在天地之间的位置如何定位?如果以坐标图来看,可以从天上画一条直线穿过头顶深入地下,形成纵坐标,再从身体中央穿过一条横线,由于肚脐位于身体的横切中点,这条线便成为横坐标。
二者相交的那一点正是人位于天地间的定位。
古代的朝鲜医师许浚在其医学著作《东医宝鉴》中提到:“脐者,齐也,言其上下齐,身之半,正谓之脐中也。”身体的纵坐标与横坐标相交的地点恰好位于肚脐里面(而非下方)的一寸三分处,正是身体坐标的零点。
从科学的角度看,坐标为零意指不消耗能量,宛如黑洞般可无限吸收并存储能量,内聚成一个能量中心,因此道家所说的“丹”便是指此处,老子提到的“不如守中”亦是指此点。
在十字坐标的周围再加上一个方框,其形状便成了“田”字,上半部分叫做上丹田,而下半部分则为下丹田,也即上气海与下气海。
然而,丹田是三维的,纵剖面与横剖面同样是田,而中脉刚好穿过田的中心点,上通灵台接天,下通阴窍接地。
从横剖面来看,十字与口字交叉的四个点分别为任脉、督脉、左脉、右脉的交汇之处。
我们常提到的“气沉丹田”其实是指气沉下丹田;而肚脐下方一寸三分的那个点被称为“关元穴”,普通人所说的“意守丹田”实则守的是关元穴。
因为守窍是指向着具体的点,而非一片区域,桓谭在其著作《仙赋》中阐述了“积气关元”的理论。
此外,《道枢.太清养生下篇》指出:“身有丹田者三:脑者,上丹田;心者,中丹田;气海者,下丹田。”绝大多数修道家也认可此观点,这三个丹田的练习层次各不相同,但在这里讲述的丹田指的都是下丹田、气海及关元。
评估一个修道家修持的境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观察其丹田气的训练好坏。
从外观上看,有两个简单的判断方式:
皮肤是否光泽,若皮肤暗淡无光且缺乏弹性,便说明气的供应不足;身体是否轻灵如燕,若身体笨重不灵活,同样是由于气不充足。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与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丹田气若修炼得当,气血便可在丹田内交融,血液则会变得更加充沛活泼,表现在外表即是光滑红润的皮肤,鲜少斑点,修道者得以维持年轻的面貌与容颜。
古人曾说:“气血淤阻,病由之生;气血通则病自愈。”气与血是健康的两大要素,当人患病时多半是气血出现了问题,现代医学若只关注血液,忽视气的调理,对健康的把握也就没有取全内容。
3
丹田是“诸经之会”,十二正经脉和奇经八脉均与之相连,在人体经脉中,十二经脉管理着人的磁场,而奇经八脉则连接着天地的能量,奇经八脉有调节和支撑十二经脉的功能,十二经脉宛如河流,奇经八脉则如湖海。
奇经八脉的运作中心在丹田,十二经脉与丹田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
奇经八脉又可以被划分为通经八脉和通气八脉,经脉与气脉路线不同,功能亦有差异。
丹田为气的泵,气聚集于丹田,可随时供应全身,供给脏腑经络与四肢百骸。
除了建立丹田气之外,打通经脉同样至关重要,经脉是气流的通道,犹如开发城市时,首要的任务是修建畅通的交通网络,以便运输物资、疏通垃圾。
古籍记载,人体内有八脉、十二经以及三万六千条细脉,构成了一种复杂的运输网络。
科学研究表明,若腹压足够,内脏就不容易发炎,这缘于丹田中的清气可以经过经脉流入内脏,帮助清除内脏的热气与浊气,达到排浊纳清的效果,这对长寿与健康至关重要。
除了丹田外,遍布全身的穴道也是练功的重要据点。
穴道是气血与能量的汇聚点,亦是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流的出入口,成年人穴道多已退化,必须通过练习和守护才能重新活化。
但要想开启一个穴道,就仿佛在身体上开了一家店铺,细心经营自然能获得收益,若疏于照料,便会流失成本,长期不练则会封闭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