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金庸能够巧妙地融合历史事件和武侠故事,让读者们看的津津有味。
如在《神雕侠侣》一书中,金庸以历史人物蒙哥之死为模板,让他死于杨过的一枚飞石之下。
同时,金庸还描写了郭靖率领军民乘胜追击,最终大败蒙古军队,使襄阳城重现了往日的和平。
就在读者们看得热血沸腾之际,谁能想到,13年后,战争的硝烟再次笼罩了襄阳城。
一、襄阳城破之日
此时的杨过和小龙女早已隐退江湖,任凭郭襄踏遍了千山万水也难寻他们二人的踪迹。
此外,新五绝中的顽童周伯通、南僧一灯大师、东邪黄药师以及瑛姑等老年高手,恐怕早已去世,化作尘土。
失去了这些高手的鼎力支持,加上朝廷日渐腐败,兵马粮草都成了燃眉之急。
即便是郭靖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也难以力挽狂澜,与蒙古人千军万马对抗到底。
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写道,襄阳城破时,郭大侠夫妇以及郭公破虏同时殉难,屠龙刀下落不明。
郭祖师当时身在西川,等赶去营救父母亲人时,已为时太晚。
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金庸在此处提及了郭靖、黄蓉、郭破虏和郭襄,但唯独没有提到郭芙和耶律齐夫妇。
要明白的是,郭芙虽然武功平庸,但她的夫君耶律齐则是一位文武双全之人。
纵观《神雕侠侣》全篇,耶律齐的容貌、计谋和武功仅次于杨过,是一位不容小觑的后起之秀。
随着蒙古军队涌入襄阳城,此时的耶律齐身在何处呢?
二、耶律齐身在何处?
不少读者认为,襄阳城破时,耶律齐贪生怕死,暗中通敌,最终出卖了郭靖。
这种观点的依据是史书记载,忽必烈曾为耶律齐的父亲耶律楚材平反过。
然而,也有一些读者持相反意见,认为耶律齐并未叛变,否则他的儿子为何还能出任丐帮帮主之位? 原来在连载版的《倚天屠龙记》中,一位名叫“耶律渊如”的人出任了丐帮帮主之位。
显然,耶律渊如是耶律齐和郭芙之子。
不过,在随后的三联版和新修版中,金庸彻底删除了“耶律渊如”,改为“史火龙”担任帮主。
这一举动让很多读者更加确信襄阳城破的罪魁祸首正是投敌叛变的耶律齐。
然而,根据《神雕侠侣》的设定来看,耶律齐曾对杨过说过一段话,能明显看出他的内心世界。
三、耶律齐的言论
在《神雕侠侣》结尾,耶律齐率领襄阳城军民与蒙古鞑子浴血奋战。
尽管耶律齐武功高强,但蒙古军队兵强马壮,久战之下他逐渐力不从心,随时都有可能葬身战场。
关键时刻,郭芙请求杨过前去营救,甚至不惜对杨过磕头。
此时的杨过早已放下了往日的恩怨恩仇,他扶起郭芙,单枪匹马杀入了战场。
让杨过意外的是,当他准备带着耶律齐突围逃生时,耶律齐却坚决不肯离开。
你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耶律齐道:“杨兄弟,多谢你相救,只是我还有部属被围,义不能独生,我要跟他们死在一起。” 从耶律齐的几句话中可以发现两条线索: 首先,耶律齐作为丐帮帮主,带着部属同蒙古人奋力厮杀。
在他看来,只要部属尚未脱险,自己绝不能独自逃生。
由此可见,耶律齐并非贪生怕死之人,而黄蓉会让他接任丐帮帮主也是有原因的,她早就看出耶律齐文武双全,重情重义。
其次,耶律齐在面对危险时奋不顾身,他不仅忘了自己是一帮之主,还忘了自己有一位等待他平安归来的妻子郭芙。
即便杨过拼死为他杀出一条血路,耶律齐仍不为所动,宁愿与兄弟们同生共死。
可以预见的是,13年后,当忽必烈率领十万铁骑卷土重来时,耶律齐再次率领部属与蒙古鞑子血战。
由于敌强我弱,加上他不愿舍弃兄弟逃生,最终在战场上力竭而亡。
这种解读并非毫无依据。
在《倚天屠龙记》中,当金庸提到倚天剑和屠龙刀的传承时,写道郭大侠夫妇铸成一刀一剑后,将宝刀授给儿子郭公破虏,宝剑传给本派郭祖师。
郭祖师另有一个姊姊,叫郭芙,但因她生性鲁莽暴躁,所以郭大侠夫妇没将刀剑传给她。
注意,郭破虏虽然武功平平,但仍能保管屠龙刀,即便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郭芙都有机会成为刀剑的主人。
可见在那个时期,随着杨过退隐、黄药师等人离世,江湖已经进入了一个青黄不接的时代。
耶律齐作为仅次于杨过的后起之秀,郭靖为何没考虑将刀剑传给他呢?毕竟耶律齐不仅是郭靖的女婿,还是丐帮帮主。
答案很简单,耶律齐早就在数日前的大战中壮烈牺牲了。
各位大侠,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