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道士?什么是术士?什么是旁门?

发布时间:2024-09-19

1

道士是指崇尚道教教义并修炼道法的信奉者。

《太霄琅书经》中提到:“人走大道,称之为道士。

士者何?理也,事也。

身心顺理,则唯道而从,从道而事,因此称之为道士。”

这说明,道士之所以被称为“道士”,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的一切思想言行中,都以道作为修炼,德作为追求,行道作为目标。

信仰“道”、修炼“道”、行走“道”是道士们追求的终极目标,这对他们的生活内容和特征至关重要。

道教追求心灵与身体的和谐统一,达到“与道合真”的境界。

专门修炼“神通”的人被称为术士,而偏离正道专注于修炼神通的行为被称为“旁门”。

2

既然选择信仰道教,就应当摒弃贪图小利的心态。

无论是入世还是出世之法,皆没有不劳而获之理。

道教乃务实的宗教,想要获得世间的荣华富贵,唯有立志向上,自力更生,方能达成目标。

若欲无病延年,就需要修行,改变自己的命运。

道教有许多法门,适合不同根性的人。

众生凭借这些法门修持,必能成就大道。

然而,修行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需吃素诵经、闭门打坐,任何修持法门都是一条道路,走在这条路上的关键在于自己。

若不亲自实践和体验,则难以见到成效。

单靠求神明保佑或是每逢初一、十五及节日上香祈福,亦或是算命问卦,这些都不是正统的道教所教的做法,且难以取得理想的结果。

3

道教尊重道与德,“道”乃宇宙的主宰;“德”是其外在表现。

道教将道进行抽象化表达,体道修身以致成功则有德,并认为无为方为上德,有为则为下德。

“德”可被理解为得到与优点等意思。

例如中国儒家所倡导的孝、悌、忠、信、礼、义等皆属于德的范畴。

道与德似表里如一,相辅相成。

道是真正存在的事物,也是普遍的法则。

以无为之道治理国家则国泰民安;以清虚自持、谦卑守道则身心修养;以深根固蒂之道延年则可长生久视,这一切皆离不开德的支持。

德是道的基础,要成道必需积功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