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西班牙殖民300多年的菲律宾,为何不说西班牙语?

发布时间:2024-09-19

西班牙语成为全球第二大通用语言 ,主要由于其在殖民扩张中的广泛传播。
作为天主教的传播者,西班牙将语言和信仰推广到全球。
虽然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区曾是西属殖民地并继续使用西班牙语,但 菲律宾尽管被西班牙统治了300多年,如今的官方语言却是英语和菲律宾语。

《大西洋年鉴》数据显示, 1903年菲律宾750万人中仅有80万人说西班牙语,15年后降至75万,1988年仅占3%
西班牙语如何被英语和菲律宾语取代,要从菲律宾的殖民历史说起。

西班牙殖民初期

在麦哲伦抵达前,菲律宾仅是地理概念,各部落割据。
西班牙于15世纪末利用其未统一的机会,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迅速侵占大片领土,并从此进行长达三个世纪的殖民统治。
菲律宾因此得名于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
西班牙实行经济封锁与垄断政策,使菲律宾与外界隔绝,将天主教引入菲律宾,但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多样的方言限制了西班牙语的普及。
传教士们只好自学本土语言并进行翻译传播,使本土语言得到发展,但限制了西班牙语的广泛普及。

菲律宾群岛分为北吕宋、中米沙鄢、南棉兰老。
西班牙仅在吕宋和米沙鄢传播西班牙语 ,棉兰老因信奉伊斯兰教未受影响,加剧了南北矛盾。
在语言政策上,只有上层社会使用西班牙语,平民禁止使用,语言的限制使得普通民众接触西班牙语的机会非常少,导致西班牙语在菲律宾未能广泛普及。
纵使殖民结束,西班牙语使用者还是少数。

美国新的殖民者

西班牙的暴政激起菲律宾多次起义,恰逢美国在工业革命崛起,美西战争爆发,美国作为新殖民者登场。
在美军支援下,菲律宾推翻西班牙统治,但独立并未到来。
美国发动侵菲战争,并引入美式教育,英语逐渐成为官方语言。
在推广英语的过程中,美国构建完整的英语教育体系,输出大量英文书籍和媒体,使英语广泛普及。

日据时期到美国再次统治

尽管美国殖民时期,英语成为主要语言,但西班牙语仍然是官方语言。
二战期间,日本占领菲律宾,开始实行短暂的三年统治,期间禁止英语,促进了菲律宾母语的发展。
二战后,美国重新进入菲律宾,宣布独立,但继续保持军事和经济对菲律宾的影响。
在1970年代,西班牙语逐渐被废除为官方语言,仅存于教育体系中。

如今菲律宾提倡多元语言学习,英文和菲律宾语占主导地位,西班牙语虽重回校园,但使用影响力有限。
2008年虽有倡议恢复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但成效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