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陆军元帅们经常被撤职,为什么空军的戈林能够一直在位?

发布时间:2024-09-19

Image

在纳粹德国的权力金字塔中,赫尔曼·戈林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作为德国空军总司令和帝国元帅,他在纳粹政权中长期保持显赫地位,即使在陆军元帅们频繁更迭之际,他依然稳坐钓鱼台。戈林之所以能在纳粹德国长期保持权力,源于他与希特勒的特殊关系、在纳粹政权中的多重角色,以及他高超的政治手腕。

戈林与希特勒的关系可以追溯到纳粹党的早期。1921年,两人相识,次年戈林便加入纳粹党,并被委任为冲锋队队长。从此,戈林成为希特勒最忠实的追随者之一。1923年,他参与了希特勒在慕尼黑发动的“啤酒店暴动”,并在暴动失败后身受重伤。这段经历加深了两人之间的纽带,也为戈林在纳粹党内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在纳粹德国,戈林扮演了多重角色。他不仅是空军总司令,还兼任“盖世太保”首长、“四年计划”负责人、国会议长、冲锋队总指挥、经济部长、普鲁士总理等重要职务。这种跨党政军的权力结构使戈林成为纳粹政权的核心人物之一。1935年,戈林被任命为德国空军总司令,并凭借其政治影响力为空军争取到大量预算和独立地位,推动了德国空军的快速发展。

戈林的政治手腕也是他能在纳粹德国长期保持权力的重要原因。他善于利用与希特勒的特殊关系为自己谋取权力和资源。例如,在1933年希特勒组建内阁时,戈林被任命为所谓的“空运专员”,负责绕过一战后对德国的限制,秘密组建空军。1935年,德国正式宣布重建空军,戈林顺势成为空军总司令,并被授予元帅军衔。这种利用政治关系为自己谋取利益的能力,使戈林在纳粹政权中长期保持重要地位。

然而,戈林的军事能力却存在争议。尽管他在一战中是一名杰出的飞行员,有着击落22架敌机的纪录,并获得德国最高级别的军事勋章“功勋勋章”,但作为高级指挥官,他的表现却褒贬不一。在二战期间,戈林对德国空军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也犯下了严重错误。例如,在敦刻尔克战役中,他向希特勒保证“单凭空军即可将敌军歼灭”,导致德军错失了全歼盟军的良机。在不列颠战役中,戈林坚持对伦敦进行大规模轰炸,结果不仅未能迫使英国投降,反而消耗了德国空军的实力。

随着战争的进行,戈林的权力和声望逐渐下降。1942年后,随着德国军事情势恶化,希特勒对戈林的信任逐渐降低。1945年4月,戈林试图取代希特勒的企图失败,被解除一切职务并开除党籍。德国战败后,戈林在纽伦堡审判中被判处死刑,最终在行刑前自杀身亡。

戈林在纳粹德国的长期掌权,反映了纳粹政权的复杂性和个人关系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他的经历揭示了纳粹德国权力结构的脆弱性,以及个人忠诚和政治手腕在维持权力中的关键作用。戈林的故事不仅是纳粹德国历史的一个缩影,也是对权力与道德、个人野心与国家命运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