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1938年初,身处延安的毛主席收到了一封来自苏联的信件,看完信后,主席心情激动不已。
信中附带了一张照片,对主席来说,这张照片是无价之宝,他将其放在枕头下,以便每晚都能拿出来看看。
这张照片是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和毛岸青在苏联的合影,而信件也是毛岸英写给他父亲的书信。
当年,毛主席将妻子杨开慧和三个年幼的儿子安置在湖南板仓之后,便赶赴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
从那以后,他和妻子天人永隔,与儿子们的分离也持续了十多年。
1930年,杨开慧牺牲后,为躲避国民军特务的骚扰,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毛岸龙被送到了上海我党地下组织办的大同幼稚园。
1931年4月,大同幼稚园被国民军特务盯上,年仅4岁的毛岸龙在生病发烧期间,受到巡捕房的惊吓,病情加重,最终在上海广慈医院去世。
毛岸英带着弟弟毛岸青在上海街头流浪,《三毛流浪记》里三毛所经历的大部分困境他们都经历过,他们的生活可以说是吃不饱、穿不暖,颠沛流离。
一直到1936年,上海地下组织找到了兄弟俩,在张学良和董健吾等人的帮助下,才将他们送到苏联留学,他们这才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
毛岸英和毛岸青从小离开了父亲,除了在画像上见过父亲外,他们几乎对父亲没有多少记忆。
而主席对自己两个儿子长什么样、生活学习情况如何更是一无所知。
1938年初,毛岸英和毛岸青在苏联合影了一张照片,毛岸英给父亲写了一封长达十几页的书信,报告了自己和弟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并将照片附在信中托人带给父亲。
毛主席收到儿子的来信和照片后,欣喜若狂,拿着儿子的照片反复观看,最后干脆将其放在枕头底下,以便每晚睡前都能看看。
有一天早上,警卫员发现主席的枕巾湿了一大片,主席尴尬地解释说:“昨晚梦见与儿子们相聚了,看见他们长得又高又大,竟高兴得哭了。” 这体现了主席对儿子们深厚的爱,思念的泪水承载着一位父亲对儿子们的无限深情,我们也能从中体会到一代伟人对儿子们难以割舍的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