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赋予了人类智齿,为什么一定要拔掉呢?智齿该不该拔?

发布时间:2024-09-03

Image

智齿,这个人类进化留下的“遗迹”,常常成为口腔健康的一大隐患。据统计,约65%的人存在智齿,但只有20%的智齿能正常萌出,80%都属于异常萌出。那么,智齿到底该不该拔?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智齿的进化意义何在?几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主要食用粗糙的食物,如坚果、树皮和生肉,对咀嚼功能要求较高。作为第三磨牙的智齿,为祖先提供了更强的咀嚼能力。然而,随着文明的进步和饮食的精细化,智齿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正如南京市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主任医师黄兰柱所言:“智齿本身是包吃包住的好员工,因为没有了用武之地,惨遭‘裁员’,还剥夺了它的‘员工宿舍’,只能弱弱地挤在牙床角落里。”

那么,智齿拔除有哪些好处呢?首先,它可以改善口腔环境,避免引起龋齿。智齿位置靠内,不易清洁,容易产生口气和龋坏。其次,对于阻生智齿,拔除可以避免反复发炎和侵犯邻牙。再者,拔除没有对咬牙的智齿,可以避免牙齿“疯长”,影响咬合。

然而,拔除智齿也存在一些潜在风险。例如,拔牙过程中可能出现大出血,如果医师操作不当,还可能导致血管破裂。此外,由于智齿位置靠近神经管,拔牙可能造成神经损伤,导致术后下颌麻木。最后,拔牙后创口较大,容易感染,严重时可能引发干槽症。

那么,智齿到底该不该拔?美国牙科协会建议,在以下情况下考虑拔除智齿:智齿或周边疼痛、反复感染、积液囊肿、肿瘤、邻牙损伤、牙龈疾病或大面积龋齿。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医生计宝辉指出:“绝大多数智齿是需要拔掉的。因为智齿可能会带来各种疾病,这种疾病在短期内不会被发现,但随着时间积累,在某一个时间点就会出现症状。”

然而,是否拔除智齿还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决定。如果智齿健康、完全萌出、位置正确且能够每日清洁,可以暂时保留。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目前没有症状,智齿也可能在未来成为隐患。因此,定期检查非常重要。

拔智齿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专家建议,最好在25-26岁左右拔除智齿。这个年龄段骨头较软,拔牙难度较小,恢复也较快。同时,年轻时拔牙可以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拔智齿需要注意哪些事项?首先,拔牙前应确保吃饱,避免空腹。其次,拔牙前不要紧张,可以提前半小时服用止痛药。如果牙龈发炎,应先服用消炎药。此外,女性应避开月经期拔牙。拔牙后,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剧烈运动,戒烟戒酒一周。

总的来说,是否拔除智齿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决定。如果智齿健康且不影响其他牙齿,可以暂时保留。但如果存在潜在风险,建议尽早拔除,以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无论是否拔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都是非常重要的。毕竟,预防胜于治疗,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才是维护口腔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