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小伙拔完智齿后,脸变成了这样……智齿该不该拔,看了你就知道

发布时间:2024-09-19

Image

小王最近遇到了一个烦心事。他的智齿又开始发炎了,脸颊肿得像馒头,连张口都困难。这已经是第三次了,每次都要吃药打针才能缓解。医生建议他拔掉这颗“捣乱”的智齿,但他又担心拔牙会有后遗症。到底该不该拔呢?

智齿,学名第三磨牙,通常在16-25岁之间萌出。这个年龄段正是人类心理和生理发育趋于成熟的时期,因此智齿被赋予了“智慧”的象征。然而,智齿本身与智力并无直接关系。

随着人类的进化,颌骨逐渐变小,而牙齿大小的改变没有颌骨明显,这就导致了牙量骨量的不对称。在这种情况下,最后长出的智齿往往因为生长空间受限而出现萌出受阻或异位生长的情况。据统计,约65%的人都存在智齿,但只有20%的智齿能正常萌出,80%都属于异常萌出。

那么,智齿到底该不该拔呢?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1. 如果智齿没有任何症状,且正位萌出、咬合关系良好,可以不需要拔除。

  2. 若是智齿反复引起牙龈肿痛,甚至导致面部肿胀、张口受限等,建议消炎后拔除。

  3. 若是智齿本身位置异常或者没有完全萌出,或者有龋坏,一般也建议拔除。

  4. 当智齿位置不正挤压导致前方第二磨牙龋坏或者牙齿松动,一般建议先行拔除智齿后酌情治疗第二磨牙。

  5. 在矫正牙齿排列不齐时,往往也需要根据医生的治疗方案酌情拔除智齿。

拔智齿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发生令人疼痛的干槽症,即术后血凝块从手术创口部位脱落导致骨骼外露。还可能出现拔牙处的牙槽感染,邻近的牙齿、神经、颚骨或鼻窦受损,以及神经和血管损伤等情况。但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不高,而且在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操作,风险可以大大降低。

拔智齿也有一些好处。它可以改善口腔环境,避免引起龋齿;可以避免阻生智齿因空间不足而引起的牙周炎、牙疼等问题;还可以避免智齿侵犯邻牙,导致邻牙牙根损坏。对于没有对咬牙的智齿,拔除后可以避免它“疯长”,影响牙齿的咬合情况。

如果你决定要拔智齿,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 拔牙前要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必要时拍X光片评估风险。

  2. 拔牙前不要空腹,以免麻醉时产生眩晕、头痛等不良反应。

  3. 女性应避开月经期拔牙。

  4. 拔牙后要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护理,如咬住棉球止血、24小时内不要刷牙漱口、避免用吸管喝东西等。

  5. 拔牙后可能会有轻微的肿胀和疼痛,这是正常现象,可以通过冰敷和服用止痛药缓解。

总的来说,是否拔智齿应该根据个人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出决定。如果智齿没有引起任何问题,且位置正常,可以考虑保留。但如果智齿反复发炎、影响邻牙健康或导致其他口腔问题,就应该及时拔除。记住,预防胜于治疗,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智齿问题,才是明智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