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疫苗 每个家长都该知道

发布时间:2024-09-16

Image

卡介疫苗,全称卡介苗(BCG疫苗),是一种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它由法国科学家卡尔梅特和介兰在1921年研制成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在中国,卡介疫苗通常在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与乙肝疫苗并称为“人生第一针”。

卡介疫苗之所以被称为“出生第一针”,是因为婴儿早期对疫苗的耐受性较好,越早接种越好。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议,无接种禁忌症的新生儿一般在出生24小时内,在医院内完成接种。未能及时接种者,小于3月龄的儿童可直接补种;3月龄至3岁(未满四岁)未接种者先做PPD试验,如果阴性可以补种;满四岁及以上儿童不予补种。

接种卡介疫苗后,多数宝宝会在注射部位出现红肿,接种2~3周后可出现硬结,逐渐软化成白色脓疱,最后自行破溃愈合,脱痂形成一个稍微凹陷的疤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卡疤”。这个疤痕是宝宝有了防御结核病武器的标志。

然而,卡介疫苗并非终身免疫。新生儿接种卡介疫苗后的保护期尚不明确,但通常认为保护水平会逐年下降,经10-20年后降至不显著的水平。这是因为免疫系统对卡介疫苗的“记忆”不能持续,疫苗诱导的保护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对卡介疫苗的态度存在差异。在美国,卡介疫苗通常不是常规接种计划的一部分。这是因为美国结核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且疫苗可能导致皮肤抗原测试呈阳性,从而误导就诊。但在结核病高发地区,如中国和印度,卡介疫苗仍然是新生儿接种的重要疫苗之一。

对于家长来说,了解卡介疫苗的相关信息非常重要。如果您的孩子即将接种卡介疫苗,请注意以下几点:

  1. 确认孩子没有接种禁忌症,如严重湿疹、免疫功能不全、人类免疫不全病毒感染等。

  2. 接种后注意观察注射部位的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3. 了解卡疤的形成过程,不要自行处理注射部位的脓疱或疤痕。

  4. 定期带孩子进行结核菌素试验,以监测疫苗效果。

  5. 如果孩子需要出国,应了解目的地国家对卡介疫苗的态度,以便做好相应的准备。

总的来说,卡介疫苗是预防结核病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新生儿和婴幼儿来说。虽然其保护效果并非终身,但在结核病高发地区,接种卡介疫苗仍然是保护儿童免受严重结核病侵害的有效措施。作为家长,我们应该重视这一疫苗接种,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