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因营养不良引发的最常见贫血类型,尤其在儿童及孕妇等易感人群中,发病率高达 50%。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元素储存的减少,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从而影响红细胞生成,因此,确诊为缺铁性贫血后, 口服铁剂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其中常用的铁剂包括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及乳化铁。
铁剂的禁忌同服食物
牛奶、钙剂及抗酸剂等会干扰铁的吸收,若同时服用,最好将它们与铁剂的服用时间间隔两个小时以上。
茶与咖啡
中的多酚与单宁成分也会影响铁的吸收,建议避免浓茶与咖啡的饮用。
如何优化铁的吸收?
服用时间
为了提高铁的吸收率,建议在 空腹时
服用铁剂。
然而,空腹服药可能导致部分人群出现胃部不适,甚至恶心或腹泻,这时可以选择将剂量分为两次或多次服用。
铁剂以胶囊、片剂或液体为主,具体剂量应由医生指导。
食物搭配
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 ,如水果及绿叶蔬菜,能够 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 ,例如鲜枣、番石榴、奇异果、甜椒及小白菜。
口服铁剂时同时服用 维生素C ,还能显著提升吸收效果。
用橙汁送服铁剂能促进吸收(但其他药物使用时最好还是用水),同时将液体铁剂与橙汁混合后用吸管饮用,可减少液体铁剂对牙齿的着色问题。
扩展阅读:服药时应避免哪些饮料?
治疗效果何时显现?
通常情况下,服用铁剂两个月后,相应的指标可明显改善。
但为了维持体内的铁储存,有时需要持续服用六个月到一年。
可能的副作用
长期服用铁剂可能导致 便秘或腹泻 ,如有必要可使用大便软化剂。
如服用铁剂过程中出现 黑色大便
为正常现象,但如大便出现红色条纹,或伴随严重胃肠痉挛,应及时就医。
当铁剂难以耐受,或口服效果不佳时,建议医生考虑是否更改为静脉注射方案。
需要预防性补充铁剂吗?
一般健康人群,除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外, 通过均衡饮食即可获得足够的铁 。
食物中的铁分为血红素铁(来自红肉等动物性食物,吸收率15%~35%)与非血红素铁(植物性食物,吸收率通常低于10%),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吸收率一般低于5%。
建议日常 多摄入瘦肉、禽肉、鱼虾、动物肝脏、血制品与绿叶菜 ,同时增加富含叶酸、维生素A、维生素B6及维生素B12的食物。
对于缺铁性贫血的人群,更应多加食用相关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