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钟楼,你不见得知道的前生今世

发布时间:2024-09-16

Image

在重庆市万州区的西山公园内,矗立着一座高50.75米的宏伟建筑——西山钟楼。这座建于1931年的钟楼,不仅是万州的标志性建筑,更是长江沿岸城市唯一的一座独立钟楼,与上海海关钟楼、武汉江汉关钟楼齐名,被誉为“长江三大钟楼”之一。

西山钟楼的建造初衷颇具深意。1930年,当时的万县市(现为万州区)政府发动商绅倡建西山钟楼,旨在统一海关计算商船船舶吨税的时间,并为长江上行驶的船舶起到航标和灯塔之用。这一功能定位,充分体现了西山钟楼在万州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从建筑风格来看,西山钟楼融合了中西方建筑特色,堪称中西合璧的典范。钟楼整体呈正方形,边长12.37米,共九层,建筑面积达1184.98平方米。其四面为通门,二、三、四层四面有窗,上方四面设有阳台。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五层四面嵌有的圆形钟表盘,以及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双层盔顶样式的盔顶。这种独特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建筑师的匠心独运,更反映了近代城市变迁发展中建筑审美观的转变和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西山钟楼的文化意义远不止于此。它不仅是万州乃至整个川东地区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万州文化的重要载体。钟楼底层大厅中央矗立着一座高达5米、四面各宽1.3米的巨大石碑,原刻有晚清拔贡谢仙荘撰写的近千字“处世格言”。这些格言内容丰富,涉及励志勤学、修身律己、交友孝悌、处世从政等多个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精髓。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山钟楼见证了万州的沧桑巨变。从最初的半山腰位置,到三峡工程蓄水后与水面齐平,钟楼的位置变化折射出城市的发展历程。然而,无论环境如何变迁,西山钟楼始终是万州人心中的精神坐标。正如一位66岁的万州老人所言:“看到钟楼就会涌起许多回忆,酸甜苦辣均在其中。”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西山钟楼经历了多次修缮。1988年,它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更是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举措不仅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更彰显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如今的西山钟楼,依然矗立在长江之畔,见证着万州的蓬勃发展。每当夜幕降临,钟楼在灯光的映衬下通体金黄,与江面的倒影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它不仅是万州的地标建筑,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万州人的记忆与情感。

西山钟楼的故事,是万州城市发展的缩影,也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见证。在这座钟楼身上,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厚重、文化的交融、城市的变迁,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诉说着过去,见证着现在,也必将继续守护着万州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