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步自封"的江户幕府,是如何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

发布时间:2024-09-16

Image

江户幕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从1633年颁布第一次锁国令开始,一直持续到1854年美国海军军官培里率舰叩关为止,长达两个多世纪。这一政策深刻影响了日本的历史进程,既是幕府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也为日本后来的现代化埋下了伏笔。

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是为了防止天主教的传播。自16世纪中叶起,葡萄牙、西班牙等西欧列强先后来日本传教、贸易,导致不少日本大名及各阶层人民信奉天主教。为巩固统治,幕府开始向锁国政策转变,1616年规定欧洲船只只能在平户、长崎两港停泊交易,1624年拒绝与西班牙通商。其次是为了巩固幕藩体制,防止商人富豪与幕府对立。最后是为了维护封建的剥削制度,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小农经济免受冲击。

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禁止日本船出海贸易和日本人与海外往来,偷渡者要处以死刑;取缔天主教的传教活动,对潜入日本的传教士予以告发和逮捕;对驶抵日本的外国船只实行严密监视,贸易活动由幕府进行严格管制。这些措施使得日本的“锁国体制”最终确立起来。

闭关锁国政策对日本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积极方面来看,它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渗透,维护了日本的国家独立。同时,它也巩固了幕藩封建体制,为日本社会带来了长期的稳定。然而,从长远来看,这一政策也带来了严重后果。在日本实行锁国的200多年间,西方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日本由于与世界市场隔绝,严重地影响了新的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延缓了封建经济解体和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同时,与外国交流的终止,使江户时期的日本文化失掉了开阔与雄伟的精神,进一步落后于资本主义的西方。

1853年和1854年,美国海军军官佩里率领军舰从浦户和江户湾登陆,呈交美国总统的国书,并签订《日美和亲条约》,史称“黑船来航”。这一事件标志着日本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随后,日本与美国、荷兰、俄国、英国、法国等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正式“开国”。

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虽然给日本带来了民族危机,但也为日本的现代化提供了契机。它迫使日本面对西方列强的压力,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最终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既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文化特色,又要积极融入世界,开放交流,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