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菜教你制作“老式锅包肉”正宗做法,外焦里嫩,酸甜可口

发布时间:2024-09-16

Image

锅包肉,这道起源于哈尔滨的东北名菜,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是一段跨越百年的美食传奇。它的故事,要从清朝末年说起。

1907年,哈尔滨道台府的首席厨师郑兴文,为了迎合外国宾客的口味,将传统的咸鲜“焦烧肉条”改良为酸甜口味。这道创新菜品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尤其是俄罗斯客人,每次赴宴必点此菜。由于烹饪时需要将汁液淋入热锅,使肉片充分吸收味道,因此得名“锅爆肉”。后来,由于俄罗斯人发音习惯,这道菜逐渐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锅包肉”。

锅包肉的走红并非偶然。1911年,哈尔滨爆发鼠疫,清政府在沈阳召开万国鼠疫研究会。郑兴文作为主厨,为适应各国宾客的口味,将锅包肉的酱汁改为番茄酱,创造了熘汁法。这种改良不仅让锅包肉色泽更加诱人,即使久置也不会失去风味,从而赢得了更多食客的青睐。

锅包肉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它的美味上,更在于它承载的文化意义。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哈尔滨视察时,特意点了锅包肉,并评价道:“可别小看这道菜,它的价值也同样能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特点。”这句话道出了锅包肉作为哈尔滨乃至东北地区文化符号的地位。

那么,如何制作一道正宗的老式锅包肉呢?首先,选用猪里脊肉,切成3毫米厚的薄片。然后,用盐、料酒和鸡蛋腌制入味。接着,裹上土豆淀粉,下锅炸至金黄。最后,用白糖、白醋和米醋调制酱汁,与炸好的肉片快速翻炒,让每一片肉都均匀裹上酱汁。出锅前,撒上少许香菜点缀,一道外焦里嫩、酸甜可口的老式锅包肉就大功告成了。

锅包肉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美味,更在于它承载的历史与文化。从官府菜到家常菜,从哈尔滨到整个东北地区,锅包肉见证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变迁,也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在这个春节,不妨尝试亲手制作一道老式锅包肉,让这道承载着百年历史的美味,为你的年夜饭增添一份独特的文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