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河仓城遗址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4-09-16

Image

在敦煌西北60公里的戈壁滩中,矗立着一座被誉为“大方盘城”的古代建筑——河仓城。这座始建于西汉的军需仓库,见证了两千多年来中国西北边疆的沧桑巨变,也成为了研究汉代边防和丝绸之路的重要遗址。

河仓城选址精妙,北临古疏勒河,建在河滩的土台地上,南北被高出城堡数丈的戈壁环绕,形成了天然的屏障。这种隐蔽的地理位置,不仅便于防守,也利于储存物资。城内有南北方向的两堵墙,将其隔为相等并排的三座仓库,每库向南开一门。四壁上下置有三角形小洞,可能是通风设施。外围的东、西、北三面加筑有两重围墙,进一步增强了防御能力。

作为汉代至魏晋时期的重要军需仓库,河仓城在保障边防和丝绸之路的物资供应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根据考古发现,阳关、玉门关以及沿线长城、烽燧守军的军需物资皆出自河仓城。它不仅是规模较大、年代较早的地上粮仓,也是丝绸之路上仅存的仓储,直到魏晋时期一直是西部边防的军需仓库。

河仓城的存在,体现了汉代边防策略的前瞻性。汉朝在敦煌地区实行屯田制度,不仅解决了边防的给养问题,还能够自给自足,甚至在中原地区发生饥荒和灾难时调拨粮食予以支援。在河仓城出土的铁臿、铁凿、铁锛、铁锄等农田耕种工具,就是守边屯田、生产立足的见证。这些铁农具制作规整,作用面锐利,展现了当时较高的制作水平。

然而,河仓城的确切位置曾一度成谜。20世纪初,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将敦煌西北的小方盘城误认为河仓城。直到1990年,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李正宇先生通过文献考证和实地考察,才纠正了这一错误,确认了真正的河仓城位置。2005年,敦煌市博物馆在玉门都尉府以西的榆树泉盆地发现了这座古城,其位置、规模、保存现状与文献记载一致。

如今,河仓城作为玉门关景区的一部分,向游客开放。它不仅是研究汉代边防和丝绸之路的重要遗址,也是了解中国古代边疆政策和军事防御体系的宝贵实物资料。站在这座历经两千多年风雨的古城前,我们仿佛能听到汉代边塞的号角声,看到丝绸之路的商旅往来,感受到中华民族开拓进取、守卫边疆的不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