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头:扬州(狮子楼)的传统招牌菜,可是顶顶有名。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狮子头,这道源自隋朝的淮扬名菜,历经千年传承,至今仍是扬州狮子楼的招牌菜。它的故事,不仅是一道菜的演变史,更是一部中国饮食文化的缩影。

狮子头的起源颇具传奇色彩。相传隋炀帝游幸扬州时,御厨以扬州四大名景为灵感,创作了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和葵花斩肉四道菜。其中的葵花斩肉,便是狮子头的前身。到了唐代,郇国公宴客时,将这道菜命名为“狮子头”,寓意勇猛吉祥。从此,这道菜便与狮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狮子头的制作工艺堪称精湛。传统做法是将六成肥肉和四成瘦肉细细斩成肉泥,加入葱姜鸡蛋等配料,制成拳头大小的肉丸。烹调时,先用油煎至外皮金黄,再用文火慢炖,使肉质鲜嫩入味。正如清代《调鼎集》所记载:“取肋条肉,去皮,切细长条,粗劗,加豆粉,少许作料,用手松捺,不可搓成。”这种精细的制作方法,体现了淮扬菜“和、精、清、新”的精髓。

在扬州狮子楼,狮子头的地位不言而喻。作为“三头宴”(狮子头、扒烧整猪头、拆烩鲢鱼头)之一,它是宴席上的重头戏。狮子楼的厨师们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推出了清炖蟹粉狮子头、河蚌烧狮子头、风鸡烧狮子头等多种口味,满足不同食客的需求。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传统狮子头也面临着挑战。现代人追求健康饮食,对高油高脂的菜肴有所顾虑。为此,扬州狮子楼的厨师们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同时,也在不断改良。他们选用更优质的食材,调整肥瘦比例,减少油炸环节,增加蒸煮方式,既保留了狮子头的精髓,又适应了现代人的口味需求。

狮子头的演变,折射出中国饮食文化的变迁。从最初的宫廷御膳,到如今的大众美食,它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魅力。正如清代美食家徐珂所言:“狮子头者,以形似而得名,猪肉圆也。”这道菜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扬州狮子楼,狮子头不仅是招牌菜,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见证了淮扬菜的兴衰,记录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演变。今天,当我们品尝这道菜时,不仅是在享受美食,更是在品味一段悠久的历史,感受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