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3
葡萄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其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据统计,我国葡萄产区常见的病虫害多达数十种,其中最为严重的是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等病害,以及叶蝉、蓟马、绿盲蝽等虫害。这些病虫害不仅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还可能导致整个葡萄园的毁灭。
在众多病虫害中,以下12种最为常见:
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出现淡黄色小斑点,后期形成黄绿色大病斑,背面有白色霜状霉层。防治方法包括清除病残体、喷施波尔多液等。
白粉病:危害叶片、枝梢及果实,初期出现黄色小斑块,后覆盖白色粉状物。可喷施石硫合剂、甲基托布津等药剂。
灰霉病:主要危害花序和果实,初期出现水渍状褐色斑点,后形成灰白色霉层。可使用咯菌腈、唑醚·氟酰胺等药剂防治。
炭疽病:危害果实,初期出现褐色小斑点,后扩大呈圆型深褐色病斑。可喷施退菌特、多菌灵等药剂。
黑痘病:危害叶片、果实等,初期出现红褐色小斑点,后形成灰黑色病斑。可喷施石硫合剂、多菌灵等药剂。
白腐病:危害果穗,初期出现水渍状病斑,后软腐。可喷施退菌特、多菌灵等药剂。
叶蝉:吸食叶片汁液,导致叶片卷曲、变色。可使用乙基多杀菌素等药剂防治。
蓟马:危害叶片和果实,导致叶片卷曲、果实畸形。可使用乙基多杀菌素、噻虫嗪等药剂防治。
绿盲蝽:吸食叶片和果实汁液,导致叶片卷曲、果实畸形。可使用乙基多杀菌素等药剂防治。
介壳虫:吸食汁液,分泌蜜露,导致叶片卷曲、变色。可使用噻虫嗪等药剂防治。
葡萄短须螨:危害叶片和果实,导致叶片卷曲、果实脱落。可使用硫制剂等杀螨剂防治。
葡萄透翅蛾:危害枝干,导致枝干枯死。可使用溴氰菊酯等药剂防治。
针对这些病虫害,葡萄种植者应采取综合防治策略。首先,要加强田园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降低病虫基数。其次,要合理使用化学药剂,优先选择无机农药和生物农药,科学使用低毒化学农药。再次,要注重物理防治,如使用粘虫板、性诱剂等。最后,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如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葡萄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有所不同。例如,西北及黄土高原地区主要防治霜霉病、白粉病和灰霉病,而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则需重点防控炭疽病、霜霉病和白粉病。因此,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方案。
总之,葡萄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种植者、科研人员和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才能确保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葡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