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天道、轮回与天人!

发布时间:2024-09-16

提起天道,就不能不提到六道轮回。

通常认为轮回是佛教的概念,但实际上,道家同样承认轮回的存在。

换句话说,轮回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真理。

两教都发现了这一事实,认为这是宇宙的一种规则,只是在具体的命名和分类上有所不同。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是道家的一部重要经典,由元始天尊所述,天真皇人所传。

这部经典被认为是“法品最尊,灵文第一”,其地位相当于是道家神系中的玉皇,极其尊贵。

这部经典被奉为“诸经之王”,其中明确提出了六道的概念:“六道一切众生,闻是香者,普蒙开度。

所谓天道、人道、魔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在道家经典中也有五道的说法,例如《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记载:
一道者,神上天为天神(神道);
二道者,神入骨肉,形而为人神(人道);
三道者,神入禽兽,为禽兽神(畜生道);
四道者,神入薜荔,薜荔者,饿鬼名也(饿鬼道);
五道者,神入泥黎,泥黎者,地狱人名(地狱道),神有罪过,入泥黎中考。

如此五道,各有劫寿岁月。

这部经中将轮回分为五道,即神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认为这五道都有各自的劫寿,这意味着它们还未摆脱生死轮回。

这里的神道,应该对应的是佛教六道中的“天道”。

唐代高道潘师正在《道门经法相承次序》中也提到了五道:“一天道,二人道,三地狱道,四饿鬼道,五畜生道。”道教中存在“轮回”的概念,只是在五道和六道的分类标准上有所不同,五道的说法将魔道归入天道中。

个人认为,“轮回”是一种类似于自然现象的宇宙规则,无需纠结于其究竟是佛教还是道教的理论。

中国人常说“万法归宗”“三教同源”,认为不同宗教都是基于对同一真理的认识,只不过视角不同,由此产生出不同的宗教。

天道是什么样的存在?

提起天道,不得不提到道教的三十六天说。

道教三十六天说是道家对宇宙空间和神仙境界的诠释。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上品度人妙经》中最早提到三十二天的概念:“三十二天,三十二帝。

诸天隐韵,诸天隐名,天中空洞,自然灵章。”经中列出三十二天的具体名称及其主宰的天帝的名讳。

这三十二天加上三清天和大罗天,共称三十六天,但三清天和大罗天已经断离生死,不入轮回。

唐代高道潘师正表示:“(三清天、大罗天)即是至道极果,毕竟不坏仙宫,与道同真,常湛极乐。”另外三十二天中的四梵天,又称为四种民天、圣弟子天,这四天“出二气之外,无年寿之限,喜乐清净也”,也不入轮回。

因此,天道实际上只有三界二十八天。

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它们尚未断生死,仍在轮回中。

根据《无上秘要·三界品》和《云笈七签·天地部》所载,现将三界诸天的名称和特征罗列如下,以便更直观地理解。

以上关于三界的描述是道教的统一定论。

三界诸天中居住着天人,他们的境界比人要高,并且寿命也较长。

想要进入诸天,需通过修道不断提升。

潘师正在《道门经法相承次序》中提到:

从凡学开始,需受持法戒,行事无缺,便可名列仙录,得入五岳灵山洞宫之中。

进而不断学习,无替无休,便可位登欲界诸天。

从欲界天中,再进步道无替,位登色界诸天。

如此不断上升,最终进入四种人天,再到无上三天,再到最上大罗之天。

只有“进道无替”,才能进入更高的天界。

凡人若欲升入天界,需不断修行、积累功德,方能脱离生死,实现永生。

唐代高道李少微提到:“凡人口业净,有十善功以上者,生欲界之天;身业净,有三百善功,得生色界;心业净,有六百善功,生无色界四天;炁观转妙,结习都忘,洞入自然,升居种民天。”随着境界的提升,修道者的寿命不断延长,最终超越三界,达到中四梵三清的境界,断生死,超脱轮回。

有人认为道教的神仙属于天道,是天人,不免轮回,从而贬低道教。

通过上文考证,我们可以反驳这种说法。

这是一种对道教经典的无知和偏见。

道家神仙范围广泛,三界诸天中的天帝、仙官视为天人,他们在三界内修行,生死轮回,但相比凡人,他们具神通,能在人间显化。

惟有三清境神仙祖师、上圣高真达到了“证果极地”,不在轮回之中,能“分形应化,神通自在,湛然常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