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实习一边考研,如何平衡?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Image

大三暑假,本应是大学生实习的黄金时期,然而越来越多的学生却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是去实习,还是全力备战考研?

根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达到290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52万人,增幅高达21.8%。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大学生不得不将考研战线提前,甚至从大三上学期就开始准备。这就与传统的暑期实习安排产生了冲突。

实习与考研,究竟该如何取舍?让我们先来看看两者各自的利弊。

实习的优势显而易见。它能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还能让学生提前接触职场,为未来就业做准备。然而,实习也存在一些弊端。首先是时间成本,实习往往需要占用大量时间,影响考研复习;其次是实习质量难以保证,很多学生反映实习内容与专业关联不大,收获有限。

相比之下,考研的优势在于能为学生提供更高的学历,增加就业竞争力。特别是对于一些专业性强的学科,如医学、工科等,研究生学历几乎是进入优质岗位的敲门砖。但考研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和时间成本。

那么,如何在实习和考研之间找到平衡点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1. 提前规划:在大三上学期就开始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利用课余时间打牢基础,为暑期复习争取更多主动权。

  2. 与学校沟通:向辅导员说明自己的考研计划,看是否能争取到更灵活的实习安排。有些学校允许学生将实习推迟到考研后进行。

  3. 合理安排时间:如果必须实习,可以尝试与实习单位协商,争取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例如,利用上下班通勤时间听网课,周末集中复习等。

  4. 寻求校外资源:如果学校实习安排与考研冲突,可以考虑寻找校外实习机会,既能满足学分要求,又能灵活安排时间。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的实习制度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正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所指出的,实习成为“鸡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前的研究生考试制度。他建议,应该完善研究生招生制度,推动研究生申请审核制,同时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改变学生“功利化”的求学态度。

从长远来看,高校应该重视每一门课程中的实践能力培养,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同时,校企之间应该打破合作壁垒,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平台,让实习真正回归实践教学的本位。

无论选择实习还是考研,关键是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正如一位过来人所说:“考研也好,实习也罢,选择一条怎样的路都没有关系,不辜负青春,不怕试错,好好的努力,条条大路通罗马。”

在这个充满选择的时代,我们不必过分纠结于眼前的得失。重要的是,要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无论选择哪条路,只要坚持不懈,终会到达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