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贵阳花果园“白宫”,探寻白宫的另一面

发布时间:2024-09-19

Image

在贵阳市南明区的花果园湿地公园内,矗立着一座引人注目的白色建筑。这座被称为“贵阳白宫”的花果园艺术中心,以其独特的欧式风格和神秘的背景故事,成为了当地乃至全国的网红地标。

这座建筑通体洁白,外观酷似一座欧洲城堡,从远处望去仿佛一座巍峨的宫殿。其占地面积达6000多亩,总建筑面积约1830万平方米,是亚洲罕见的集住宅、商业办公、文化艺术、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然而,与美国白宫作为国家元首官邸的性质不同,贵阳“白宫”的功能至今仍是一个谜。有传言称其为当地一位低调企业家的私人会所,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证实。

尽管不对外开放,贵阳“白宫”依然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白天,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一座大理石城堡;夜晚,灯光璀璨,倒影在湖水中,呈现出另一番梦幻景象。周边配套的湿地公园、湖泊、花园等设施,更增添了其魅力。正如一位游客所说:“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社交媒体时代,贵阳“白宫”更是成为了网红打卡地。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以“贵阳白宫”或“花果园白宫”为关键词的视频和帖子,动辄收获上万甚至十几万的点赞。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对网络时代地标建筑定义的思考。正如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网络社会研究所的研究指出:“如果说‘贵阳花果园文化艺术中心’是一个仅仅存在于高德地图,甚至在百度地图上都无法定位的地标,那么它作为词条在各个网络短视频平台上的表现——无论是热度还是点击量都可以称得上是‘平庸’。但如果将‘话题’(hashtag,以符号‘#’表示)调整为‘贵阳白宫’或是‘花果园白宫’,我们将准确收获到一个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中动则点赞上万甚至是十几万的‘网红地标’建筑物。”

贵阳“白宫”的走红,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独特现象。作为“中国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花果园项目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从拆迁到再建的全过程,成就了一个新的都市中心。而“白宫”作为这一过程的标志性建筑,既体现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对西方建筑风格的借鉴,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神秘、奢华的向往。

然而,与美国白宫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不同,贵阳“白宫”更多地承载了地方特色和网络时代的文化符号。它既是城市更新的产物,也是社交媒体时代的网红地标。正如一位研究者所言:“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这个接近于无名的建筑物又以‘白宫’之名伴随着何种中国大陆西南部的都市中心性。”

贵阳“白宫”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建筑、文化、社会与网络之间的复杂关系。它不仅是贵阳的一张名片,更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