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1928年7月,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 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对清东陵进行了大规模盗掘。 这场震惊中外的盗墓事件不仅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文化损失,更成为民国时期腐败和权力斗争的一个缩影。
孙殿英的盗墓行动历时7天7夜,主要目标是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据史料记载, 慈禧太后的棺椁内铺满了珍贵的珠宝 ,包括12604颗大珍珠、85块红蓝宝石等。盗墓者为了取出慈禧口中的夜明珠,甚至撬坏了她的嘴。乾隆裕陵的地宫也被洗劫一空,尸骨被抛撒满地。这场盗掘对陵墓造成了不可逆的巨大破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一大损失。
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孙殿英如何逃脱惩罚。盗墓事件曝光后,国民党高层下令严查。但 孙殿英却通过大肆贿赂,成功为自己和部下开脱。 他不仅贿赂了蒋介石和宋美龄,还向行政院长宋子文、军统头目戴笠等人送上了重礼。据传, 蒋介石本人就收受了一把价值连城的乾隆九龙宝剑。
在金钱和权力的双重作用下,对孙殿英的审判最终不了了之。1929年6月,军事法庭虽然对涉案人员进行了预审,但孙殿英本人从未出庭。最终, 这场轰动一时的盗墓案以模糊不清的判决告终 ,孙殿英逍遥法外。
孙殿英的行为不仅暴露了当时社会的腐败,更反映了民国时期军阀割据、权力斗争的复杂局面。作为地方军阀,孙殿英深知如何在各大势力之间周旋。他通过贿赂和拉拢,成功在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等军阀之间找到了生存空间。这种行为虽然让他逃脱了法律制裁,但也让他背上了“东陵大盗”的骂名。
然而,孙殿英的人生并非只有黑暗。在抗日战争初期,他曾表现出一定的抗日热情。1933年的赤峰之战中,孙殿英率部与日军激战七昼夜,表现出了誓死不退的决心。这一行为为他赢得了一些正面评价,甚至得到了刘伯承元帅的肯定。
孙殿英的复杂人生,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国近代史的动荡与变迁。从一个军阀到“东陵大盗”,再到抗日将领,最后成为汉奸,孙殿英的一生充满了矛盾和争议。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动荡的时代,个人的命运往往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同时,它也提醒我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该坚守道德底线,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孙殿英的故事已经成为过去。但这段历史留给我们的思考,却依然值得我们深思。在今天这个和平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