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派的教义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格鲁派,又称黄教,是藏传佛教四大派之一,由宗喀巴大师于14世纪创立。这一派别不仅在藏传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更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格鲁派的创立源于宗喀巴对当时藏传佛教状况的不满。他以阿底峡尊者所创的噶当派教义为基础,融合各宗各派的精华,创立了格鲁派。这一举动标志着藏传佛教改革的开始,格鲁派也因此被称为“新噶当派”。

格鲁派的核心教义是中观应成学说。这一学说强调空性与因果的统一,认为一切现象皆为空性,但又不否定因果法则。格鲁派还特别重视戒律,提倡严格的僧侣生活,因此又被称为“善规派”或“格律派”。他们废除了双身法,不近女色,严守佛教戒律。

在学经制度方面,格鲁派有着严格的体系。他们重视僧人学经、辩经,设有系统的学经制度,先显后密。格鲁派的教育科目总称“五明处”,包括因明学、般若中观学、中观学、律学、俱舍学五个领域。学僧要背诵指定的经论,通过辩论加深理解,成绩优异者才能学习密教。

格鲁派的学位制度也颇具特色。最高学位是“拉然巴格西”,意为“拉萨的博学高明之士”。其次是“措然巴格西”,再往下是“林赛”和“多然巴”。这些学位的取得需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其中“拉然巴”和“措然巴”还需要得到当时噶厦政府的审定。

在藏传佛教中,格鲁派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四大活佛(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章嘉呼图克图、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在当今享有极高的地位,被所有藏传佛教徒崇拜。格鲁派的教法领导人是甘丹寺的方丈,甘丹赤巴。

格鲁派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宗教领域。它在藏族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寺院不仅是宗教活动的中心,也是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格鲁派的六大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塔尔寺、拉卜楞寺)更是藏传佛教的圣地。

格鲁派的创立和发展,不仅丰富了藏传佛教的内涵,也为藏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它独特的教义体系和严格的学经制度,使其成为藏传佛教中最具影响力的一派。今天,格鲁派仍然在藏族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