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1844年7月3日,清朝与美国在澳门望厦村签订的《望厦条约》 ,是中美之间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美国在中国获得特权的开端。
《望厦条约》共34款,主要内容包括:美国在通商、外交等方面享有与英国同等的权利 ; 美国兵船可以到中国港口“巡查贸易” ; 规定了12年后可以“修约”的条款 ;条约还同样规定了片面最惠国待遇。 这些条款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美国获得了诸多特权 。
在关税方面,条约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率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进一步扩大了协定关税的范围。在领事裁判权方面,条约规定“中国国民与美国国民发生诉讼事件,美国国民由美国领事等官员捉拿审讯,按照美国法律与惯例处理”,使清朝对美国国民的司法权力全部丧失。在领海权方面,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港口“巡查贸易”,清朝港口官员须“友好”接待,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此外,《望厦条约》还规定了“修约”条款,为后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笔。条约中关于最惠国待遇的规定,使得美国可以轻易获得其他国家通过战争等方式从中国获得的特权,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困境。
《望厦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美国正式加入到列强瓜分中国的行列中 。它不仅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其他国家效仿提供了范本。此后,法国等国也纷纷要求与中国签订类似的不平等条约。
在中美关系史上,《望厦条约》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美国在中国获得特权的开端,也为后来的中美关系埋下了复杂的历史背景。条约中关于最惠国待遇的规定,使得美国可以轻易获得其他国家通过战争等方式从中国获得的特权,这为后来的中美关系埋下了隐患。
《望厦条约》的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又一重大挫折。它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也为中国后来的苦难埋下了伏笔。条约中关于最惠国待遇的规定,使得美国可以轻易获得其他国家通过战争等方式从中国获得的特权,这为后来的中美关系埋下了隐患。回顾这段历史,我们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