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致记录:嵩阳书院如今,清朝建筑风格,再不是徐霞客看见的样子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嵩阳书院坐落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这座古老的学府如今呈现出典型的清朝建筑风格,与明朝旅行家徐霞客所见已大不相同。

嵩阳书院的建筑布局保持着清代的格局,占地面积达10084.4平方米。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共分五进院落。两侧配房均为硬山式建筑,保存有清代建筑26座108间。这种布局不仅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严谨秩序,也反映了清代建筑的特色。

书院的大门是一座三开间卷棚式硬山建筑,门额横匾书“嵩阳书院”四字,为当代书法家宋书范所题。门两侧的柱联则是乾隆皇帝所题:“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恒衡,四塞关河拱神岳;历九朝,为都会,包伊瀍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这副对联简洁地概括了嵩山及嵩阳书院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

先圣殿位于二门之后,为硬山卷棚式三开间建筑。殿内供奉孔子及四大弟子像,是学生拜谒儒家始祖的地方。讲堂则是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当年授课之所,门联“满院春色催桃李;一片丹心育新人”道出了书院教书育人的宗旨。

道统祠是嵩阳书院的一大特色,供奉帝尧、夏禹、周公像,体现了儒家“道统”的思想。祠前的泮池和拱桥,则是古代学子中举后绕行怀念先师孔子的地方。藏书楼作为书院的最后一进建筑,面阔五间,是古代藏书之所,现陈列有清代存书57册和其他文物展品。

与徐霞客所见相比,如今的嵩阳书院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徐霞客在游记中提到的“三将军柏”依然郁郁葱葱,但书院的建筑布局和风格已焕然一新。徐霞客所见的嵩阳书院,可能还保留着更多的宋元遗风,而现在的书院则更多地体现了清代的建筑特色。

嵩阳书院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更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嵩阳书院在保护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嵩阳书院多次举办嵩山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交流互鉴,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提供了重要平台。

在新时代,嵩阳书院正努力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结合,通过举办研学活动、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正如登封市文旅局旅游服务中心副主任朱建平所说:“希望以后能多围绕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创新性研究和教学活动,服务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满足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教育的期望。”

嵩阳书院的历史变迁,折射出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从佛教寺院到道教宫观,再到儒家书院,嵩阳书院见证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如今,这座古老的学府正以新的面貌,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