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MBTI测试全称“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个人成长、职业咨询和企业培训等领域的人格测评工具。它由美国作家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和她的母亲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在20世纪40年代编制,基于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心理类型理论。
MBTI测试将个体行为差异用四个维度进行衡量:精神能量指向(外向E vs 内向I)、信息获取方式(直觉N vs 感觉S)、决策方式(思考T vs 情感F)以及生活态度取向(判断J vs 知觉P)。这四个维度的不同偏好倾向经过排列组合,形成了16种人格类型,每种类型都用4个字母表示,如INTJ或ENFP。
近年来,MBTI测试在社交媒体上爆火,成为年轻人彰显自我的新标签和网络冲浪的新暗号。据统计,话题“MBTI”在新浪微博的阅读次数达16亿,抖音平台相关播放量超11亿。MBTI测试之所以能如此流行,一方面得益于其商业推广的成功,另一方面也契合了人类大脑通过加工类别来简化复杂世界的认知规律。
然而,MBTI测试的科学性一直存在争议。首先,荣格的“心理类型说”并没有经过实证检验,基于此编制的心理测验自然“根基不稳”。其次,科学的人格测试需要通过信度和效度的质量检验,而MBTI在这两项指标上的表现都不够有说服力。有研究发现,MBTI类型与各种工作表现之间的关联非常微弱,它测量的是偏好而不是能力。
此外,MBTI测试的题目设置也存在局限性。例如,一些网上的MBTI测试为了缩短测试时间,会大幅缩减题目数量,这可能导致结果误差增加。同时,MBTI测试的题目通常是二选一的简单选择,无法反映个体的复杂性。
尽管如此,MBTI测试在现代社会中仍然产生了广泛影响。它不仅成为年轻人社交的新方式,还被应用于员工招聘和相亲择偶等领域。MBTI测试的流行,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的需求。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使用MBTI测试呢?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任何单一的测试结果都不能作为评判一个人的唯一标准。MBTI测试可以帮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的性格特征,但不能仅凭此就推断一个人的心理特征。
其次,MBTI测试的价值在于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想要的方向,而不是给自己贴上固定的标签。正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所言:“MBTI测试可以帮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的性格特征,但不能仅以单一的测试结果,就推断一个人的心理特征。要想真正考察一个人,必须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来考察,再用心理测试结果进行辅助分析,这样才可能得出一个比较可靠、客观的结果。”
最后,我们应该以开放和批判的态度看待MBTI测试。它可以作为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一个参考工具,但不应成为限制个人发展的桎梏。在使用MBTI测试时,我们应该保持理性,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而不是盲目相信或全盘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