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郊游被虫困扰?教你分辨常见“虫子”及被叮咬的处理方法

发布时间:2024-09-19

Image

夏季是郊游的好时节,但同时也是各种昆虫活跃的时期。蜱虫、蚊子、跳蚤等害虫不仅会让人感到不适,还可能传播疾病。如何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有效防范这些“不速之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蜱虫是夏季郊游中最需要注意的害虫之一。这种寄生性节肢动物体型与跳蚤相当,喜欢叮咬人类或动物皮肤较薄的部位,如头皮、耳后、脚趾间等。每年4-10月是蜱虫的活跃期,人被叮咬后若不及时取出,可能会出现局部皮肤红肿、发热、全身无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和森林脑炎。因此,在户外活动后,应重点检查肘窝、腋窝、脖子等虫子容易藏匿的地方。如果需要去树林或草丛游玩,建议穿浅色长衣长裤,扎紧裤腿,尽量少露出皮肤。

蚊子是夏季最常见的害虫,它们不仅会让人感到瘙痒,还可能传播疟疾、登革热等疾病。广东省疾控中心提醒,6月是登革热输入疫情风险增加的时期。为了预防蚊虫叮咬,外出时最好穿长袖长裤,并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驱蚊液。选择营地时,应避开死水坑或潮湿温暖的小树林等蚊子容易滋生的地方。傍晚时分,记得关好帐篷的纱窗,防止蚊子进入。

跳蚤虽然体型细小,但同样不容忽视。它们主要寄生在动物身上,如老鼠、野猫、野狗等。在每年5-10月的高发季节,跳蚤可能会离开宿主成为游离蚤,通过跳跃附着在人或宠物身上。被跳蚤叮咬后,可能会出现红斑、丘疹、风团等症状,局部皮肤红肿剧痒。因此,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穿长袖长裤和袜子,减少躯体暴露。同时,应避免与野生动物密切接触,不私自捕猎、食用野生动物。

除了针对特定害虫的预防措施,还有一些通用的防虫建议:

  1. 穿着浅色长袖衣物,减少皮肤暴露。
  2. 使用含有DEET成分的驱虫剂,但要注意避免接触眼睛和伤口。
  3. 避免在黄昏和黎明时分在草丛或灌木丛中活动,因为这是许多害虫活动的高峰期。
  4. 随身携带一些简单的急救用品,如镊子、消毒剂等,以便及时处理虫咬。

如果不幸被虫子叮咬并出现严重症状,如高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应及时就医。特别是被蜱虫叮咬后,不要试图徒手拔出,最好用尖镊子夹住蜱的头部缓缓拔出,或到医院请专业人员处理。

通过采取这些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有效防范害虫的侵扰,让夏季郊游更加安全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