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9
2024年欧洲杯小组赛第二轮,法国与荷兰互交白卷。 然而,比赛中的一个越位判罚却引发了巨大争议。 第69分钟,荷兰球员哈维-西蒙斯禁区弧右脚劲射破门。 但就在西蒙斯与队友疯狂庆祝的时候, 边裁已经举旗示意越位,主裁判安东尼-泰勒最终判罚进球无效。 这个判罚成为了本届欧洲杯最具争议的判罚之一。
这起争议再次凸显了越位规则的复杂性。根据国际足联的规则, 球员“处于越位位置并不意味着构成越位犯规” ,只有当处于越位位置的队员“干扰对方队员”时,才会被判罚越位犯规。对于 “干扰队员”的定义包括:通过明显阻碍对方球员视线,妨碍对方球员处理球;或做出影响对方球员处理球能力的明显举动等。
然而,如何判断是否构成“干扰”往往存在争议。荷兰主帅科曼赛后批评道:“邓弗里斯的确站在越位位置,但他并没有干扰门将,迈尼昂没有做出扑救并不是因为邓弗里斯,他没有做出反应,是因为他扑不到球。”前法国名哨拉努瓦也指出:“邓弗里斯既没有阻碍迈尼昂的视线,也没有处于球的运行路线。”
类似的争议在足球历史上屡见不鲜。2008年欧洲杯意大利与荷兰的比赛中,范尼的进球就曾引发巨大争议。慢镜头显示,当时意大利队的后卫帕努奇正好在底线外,根据规则,范尼的进球不算越位。但帕努奇是否是因为受伤才在底线外,这一点存在疑问,使得这个进球的判罚更加充满争议。
现代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越位判罚的难度。2024年意甲联赛中,AC米兰对阵萨索洛的比赛中,塞缪尔·楚克乌泽的进球被VAR系统判定越位,仅仅是因为肩膀部位的几毫米之差。这种半自动越位技术能够捕捉到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的越位情况,未来也将被引入英超赛场。
然而,过于精确的越位判罚也引发了新的争议。AC米兰主教练斯特凡诺·皮奥利就表示:“在楚克乌泽的两个被取消的进球中,尤其是第二个看似完全合规的进球,却由于微乎其微的越位而被否定,这是否意味着现行规则需要进一步审视和调整?”
越位规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旨在鼓励进攻方通过传球配合来突破防守,而不是简单地长传冲吊。但如何在追求公正与准确的同时,保持足球比赛的观赏性和不确定性,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未来,足球规则制定者们或许需要在技术应用和人性化判断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以确保越位规则既能公平公正,又能保持足球比赛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