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新能源车车主遭遇“里程歧视”:一年跑2万公里,保费翻倍或直接被拒保。近日,多位新能源车车主反映,在续保时因行驶里程过高而被保险公司拒保,或面临保费大幅上涨的困境。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对新能源车保险定价机制的质疑,也折射出新能源车保险市场面临的挑战。
高里程新能源车为何成为“烫手山芋”?保险公司给出的理由是,高里程车辆更容易被系统判定为网约车,从而面临更高的风险。一位保险公司代理人表示:“好多新能源车本来是非营运的车辆,但现在好多人开网约车,变相成为营运性质的车,出了险之后容易引起纠纷,比较麻烦。”然而,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引发了车主的不满。一位车主吐槽道:“我明明没有注册过网约车,但因为一年的里程超过3万公里,就被多家公司拒保。”
除了高里程,低价位新能源车也容易成为拒保对象。一位车主反映,自己的新能源车售价不到10万元,但在续保时被多家保险公司拒保,理由是“车型被管控”。这种现象反映了保险公司对新能源车风险的担忧。一位保险公司负责人表示:“新能源汽车维修成本高,定损难,因此 新能源汽车维修成本高,定损难 的保险理赔成本会更高。”
这种“里程歧视”不仅给车主带来困扰,也可能影响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一位车主表示:“因为续保问题,我正在考虑不再购买新能源车。”这种情绪如果蔓延,可能会对新能源车的推广造成不利影响。
新能源车保险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目前,新能源车投保基本按照国家补贴前的车价计算,而不是按照车主实际补贴后购买的价格计算,这使得保费本身就偏高。此外,保险公司缺乏对新能源车风险的准确评估,只能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控制风险。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首先, 保险公司应该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车的风险特征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其次,保险公司和车企应该加强数据共享,推动保险定价更加合理。再次,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新能源车险市场的监管,禁止不合理拒保行为,推动优化新能源车险定价机制。
新能源车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新能源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新能源车保险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新能源车保险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车主,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