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原位癌究竟是不是癌?应该切除吗?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肺原位癌,这个听起来令人恐慌的医学术语,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可怕。近年来,随着肺癌发病率的持续上升,肺原位癌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那么,肺原位癌究竟是不是癌症?是否需要切除?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肺原位癌,严格意义上属于浸润前阶段的肺癌。它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癌症。在2021版世界卫生组织(WHO)肺肿瘤组织学分类中,肺原位腺癌已被彻底移出了恶性肿瘤的分类。这意味着,从病理学、临床表现和学术界定等多个角度来看,肺原位癌都不具备恶性肿瘤的特征。

那么,肺原位癌有哪些特点呢?首先,它生长极其缓慢,大部分保持稳定10年以上。其次,它不会突破基底膜,也不会发生远端转移。这些特性使得肺原位癌的预后非常良好,治愈率极高。

既然肺原位癌不是真正的癌症,是否意味着不需要治疗呢?答案并非如此简单。虽然肺原位癌的恶性程度很低,但仍有潜在的进展风险。因此,对于肺原位癌的治疗,目前医学界普遍采取的是“观察为主,必要时手术”的策略。

具体来说,对于无明显恶性特征的肺原位癌,医生通常建议定期随访观察,动态监测其变化。如果在随访过程中发现结节直径增大、实性成分增加等恶性特征,再考虑手术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完整切除的结节才能确诊为原位癌。因此,对于怀疑为肺原位癌的患者,通常不建议进行穿刺活检等有创操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肺段切除是常用的手术方式。与传统的肺叶切除相比,肺段切除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肺功能,同时达到治疗目的。术后,患者通常不需要进行放疗或化疗,因为这些辅助治疗对肺原位癌并无益处,反而可能增加不必要的副作用。

总的来说,肺原位癌虽然听起来令人不安,但实际上是一种预后良好的病变。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并采取个性化的治疗策略。对于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患者和医生之间需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虽然肺原位癌的恶性程度较低,但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肺癌仍然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致死率仍然很高。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仍然是预防肺癌的最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