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社区规划怎么做?《上海市参与式社区规划导则》或给你启发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Image

参与式社区规划正在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方式。这种规划模式强调居民的主体地位,让社区居民参与到规划的全过程,共同决策、共同实施、共同受益。2022年9月,上海市发布了《参与式社区规划导则》,为这一新型规划模式提供了实践指南。

《导则》的核心在于“共绘蓝图、共提需求、共商项目、共建家园、共享成果”五大核心环节。在“共绘蓝图”阶段,通过组织居民参访“理想型社区”,激发改变意愿。在“共提需求”阶段,通过“社区开放日”、“走街”等形式实地勘探,梳理社区资源,形成“社区地图”。在“共商项目”阶段,鼓励居民自主发起“社区提案”,明确改造需求。在“共建家园”阶段,以“公益市集”、“志愿者招募书”等方式吸引更多居民参与。最后,在“共享成果”阶段,确保居民能够共享社区建设的成果。

《导则》的一大创新是提供了丰富的参与工具。例如,“社区地图”工具让居民通过绘制地图来认识和表达社区现状;“世界咖啡”工具通过分组讨论促进多元观点交流;“愿景工作坊”则帮助居民共同描绘社区未来图景。这些工具不仅增加了居民的参与度,也提高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参与式社区规划的效果在多个案例中得到了验证。以新华路街区整体营造为例,通过居民参与,成功将一条老旧街区改造成了充满活力的文化创意街区。居民不仅参与了设计方案的讨论,还直接参与了街区的改造施工。改造后的街区不仅环境焕然一新,还保留了原有的历史文化特色,成为居民引以为豪的公共空间。

参与式社区规划的意义远不止于改善社区环境。它是一种全新的社会治理模式,能够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责任感,培养居民的公共意识和参与能力。同时,它也能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促进政府与居民之间的良性互动。

随着《导则》的发布和推广,参与式社区规划有望在上海乃至全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老旧小区改造,还可以应用于新建社区的规划和管理。它为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诸多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开辟了新的路径。